浅表性胃炎和胃溃疡的区别
浅表性胃炎和胃溃疡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深度、症状特征及并发症风险。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表层的炎症,胃溃疡则是黏膜深层至肌层的破损。两者在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上存在差异。
1、病变深度
浅表性胃炎仅累及胃黏膜表层,表现为充血水肿,胃镜下可见黏膜红斑或糜烂。胃溃疡则穿透黏膜肌层形成凹陷性缺损,深度超过黏膜下层,严重时可导致穿孔。胃溃疡的病理改变更易引发出血或瘢痕挛缩。
2、症状特征
浅表性胃炎多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或嗳气,症状呈间歇性。胃溃疡疼痛更具节律性,如十二指肠溃疡常呈空腹痛,进食缓解;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加重。胃溃疡可能伴随呕血、黑便等出血症状,浅表性胃炎极少出现此类表现。
3、病因差异
两者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但胃溃疡更易受非甾体抗炎药、应激因素影响。浅表性胃炎常见诱因包括酒精、辛辣食物刺激。胃溃疡患者中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占比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
4、并发症风险
胃溃疡可能并发穿孔、梗阻或癌变,需内镜监测。浅表性胃炎通常预后良好,极少进展为严重病变。胃溃疡出血量较大时可危及生命,浅表性胃炎出血多为少量渗血。
5、治疗侧重
浅表性胃炎以抑酸护胃为主,常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等黏膜保护剂。胃溃疡需强化抑酸治疗,如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枸橼酸铋钾胶囊,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规范根除治疗。胃溃疡疗程通常较浅表性胃炎延长。
日常需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规律进食少食多餐,限制咖啡因和酸性食物摄入。胃溃疡患者应严格遵医嘱完成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愈合情况。出现持续腹痛、体重下降或呕血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