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高原肺水肿
高原肺水肿需立即停止活动并吸氧,同时尽快转移至低海拔地区。治疗方式主要有卧床休息、持续吸氧、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机械通气支持等。
高原肺水肿是急性的高原病,通常在快速进入海拔超过2500米地区后发生。早期表现为轻微头痛、乏力、干咳,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口唇发绀等症状。发病机制与缺氧导致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未经及时治疗可能快速进展为呼吸衰竭。
卧床休息可减少耗氧量,头高脚低位有助于减轻肺部淤血。持续低流量吸氧是基础治疗,目标维持血氧饱和度超过90%。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片减少肺水肿,硝苯地平缓释片降低肺动脉压力,地塞米松注射液减轻炎症反应。对于严重病例需采用高压氧舱治疗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所有患者均需尽快下撤至海拔低于2000米区域,转运过程中保持吸氧并监测生命体征。
预防高原肺水肿应遵循阶梯式上升原则,每日海拔攀升不超过300米,进入高原前可服用乙酰唑胺片预防。避免剧烈运动、寒冷刺激和饮酒,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有心脏病史、慢性肺病患者需谨慎评估高原旅行风险。出现头痛、气促等早期症状时立即停止上升并下撤,随身携带便携式氧气瓶和常用药物。高原停留期间注意防寒保暖,饮食以高碳水化合物为主,补充复合维生素有助于适应低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