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病人皮肤痒怎么解决
透析病人皮肤痒可通过加强皮肤保湿、调整透析方案、使用抗组胺药物、控制血磷水平、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皮肤瘙痒可能与尿毒症毒素蓄积、钙磷代谢紊乱、皮肤干燥、神经病变、心理因素等有关。
1、加强皮肤保湿
透析患者因皮脂腺萎缩和汗液分泌减少易出现皮肤干燥。建议每日使用含尿素或甘油的保湿乳,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效果最佳。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水温控制在40摄氏度以下。严重干燥时可选用凡士林软膏封闭保湿,但需避开透析穿刺部位。
2、调整透析方案
充分透析是改善瘙痒的基础。可通过延长透析时间至每周12-15小时,或改用高通量透析器增加中大分子毒素清除。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能更有效清除β2微球蛋白等致痒物质。定期监测KT/V值应维持在1.4以上。
3、使用抗组胺药物
轻中度瘙痒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第二代抗组胺药,睡前服用有助于改善夜间瘙痒。顽固性瘙痒可能需要加用加巴喷丁胶囊或普瑞巴林胶囊调节神经敏感性。外用止痒可选择复方樟脑乳膏,但透析当日慎用。
4、控制血磷水平
血磷超过1.78mmol/L会刺激甲状旁腺分泌致痒物质。需严格限制每日磷摄入在800-1000mg,避免动物内脏、坚果等高磷食物。餐中嚼服碳酸镧咀嚼片或司维拉姆片等磷结合剂,维持血磷在1.13-1.45mmol/L理想范围。
5、心理疏导
慢性瘙痒常伴随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正念减压训练改善瘙痒感知,每周3次冥想练习能降低皮肤敏感度。家属应避免反复询问瘙痒情况,转移注意力至音乐、手工等活动。严重心理障碍需心理科会诊评估是否需帕罗西汀片等药物干预。
透析患者日常需穿着纯棉宽松衣物,室温保持在22-24摄氏度避免出汗刺激。记录瘙痒发作时间与透析日程的关联性,定期检测血清iPTH和β2微球蛋白水平。若出现皮肤抓痕感染应及时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脓皮症。建议每月进行皮肤专科随访评估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