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的区别
骨关节炎与股骨头坏死在病因、症状及治疗上存在明显差异,前者是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后者为股骨头血供中断导致的骨组织坏死。
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与长期关节劳损、肥胖等因素相关,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及活动受限,疼痛多在活动后加重。股骨头坏死常见于外伤、长期激素使用或酗酒人群,疼痛以髋部为主且夜间明显,伴随跛行和关节活动障碍。影像学上,骨关节炎可见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股骨头坏死则显示股骨头塌陷或新月征。治疗方面,骨关节炎以减轻负荷、药物镇痛和关节置换为主,股骨头坏死需早期保髋手术或人工髋关节置换。
骨关节炎进展缓慢,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可延缓病程。股骨头坏死发展较快,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髋关节功能丧失。两者均需避免过度负重,但股骨头坏死患者更需严格限制酒精并控制激素使用。
日常需保持适度运动如游泳或骑自行车以增强关节稳定性,避免爬楼梯或深蹲等加重负荷的动作。饮食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肥胖者需减重。疼痛发作时可局部热敷,但股骨头坏死患者若出现髋部持续疼痛应及时复查影像学。两类疾病均需定期随访,根据医生建议调整康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