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劳任怨的器官也有“急脾气”——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是指肾脏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尿量减少、水肿、电解质紊乱等症状。急性肾衰竭可能由肾前性因素、肾性因素、肾后性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纠正病因、药物治疗、血液透析等方式干预。
1、肾前性因素
肾前性急性肾衰竭通常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有关,常见于严重脱水、大量失血、心力衰竭等情况。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弹性差、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表现。治疗需快速补液恢复血容量,必要时使用多巴胺注射液改善肾血流,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速度。
2、肾性因素
肾性急性肾衰竭多由肾小球或肾小管损伤导致,常见病因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药物肾毒性等。典型症状为突发少尿、血尿、蛋白尿,可能伴随腰痛。治疗需停用肾毒性药物,使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控制炎症,必要时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3、肾后性因素
肾后性急性肾衰竭主要由尿路梗阻引起,如双侧输尿管结石、前列腺增生、肿瘤压迫等。特征性表现为突然无尿伴肾区胀痛,超声可见肾盂积水。需紧急解除梗阻,采用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或经皮肾造瘘术引流尿液,术后配合注射用托拉塞米促进利尿。
4、药物干预
急性肾衰竭药物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肾前性因素可使用注射用多巴酚丁胺改善心输出量;肾性因素可选用注射用环磷酰胺控制免疫损伤;电解质紊乱时需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纠正高钾血症。所有药物均需在肾功能监测下调整剂量。
5、血液净化
严重急性肾衰竭出现尿毒症症状时需行血液净化治疗,间歇性血液透析适用于血流动力学稳定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适合合并多器官衰竭患者。治疗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注意枸橼酸钠抗凝剂可能导致的代谢性碱中毒。
急性肾衰竭患者恢复期应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蛋白质以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为主。避免剧烈运动,每周监测肾功能变化,注意观察尿量及肢体水肿情况。严格遵医嘱用药,禁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合并高血压者需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引起肾衰竭是怎么得的
- 2 肾衰竭是怎么得的
- 3 肾衰竭是怎么引起的
- 4 肾衰竭是如何引起的
- 5 肾衰竭什么引起的
- 6 什么是肾衰竭?
- 7 什么能引起肾衰竭
- 8 肾衰竭是怎么引起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