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望闻问切”的话外音

58711次浏览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分别对应视觉观察、听觉嗅觉、询问病史和脉诊触诊。这些方法不仅用于收集病情信息,还隐含医患沟通、心理评估等深层功能。

一、视觉观察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面色、舌苔、体态等判断健康状况。面色苍白可能提示气血不足,舌苔厚腻多与脾胃失调相关。医生在观察时会同步评估患者精神状态,焦虑或抑郁情绪可能通过微表情传递。

二、听觉嗅觉

闻诊包含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咳嗽声的清脆或沉闷能区分肺热与寒症,口臭可能反映消化系统问题。医务人员常通过患者言语逻辑性间接判断认知功能,语速变化可能暗示心理状态波动。

三、病史询问

问诊过程包含结构化信息采集和开放式交流。医生通过饮食偏好、睡眠质量等问题了解生活习惯,同时观察患者叙述方式。回避某些话题可能提示心理创伤,过度详细描述或存在焦虑倾向。

四、脉诊触诊

切脉不仅评估脉象变化,医者指腹感知的皮肤温度、湿度也能反映自主神经功能。触诊时的肢体接触具有安抚效应,患者肌肉紧张程度常反映其对疾病的恐惧程度。脉象弦滑可能与情绪应激相关。

五、综合评估

四诊合参时,医生会整合生物学指标与心理社会因素。同一症状在不同文化背景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治疗依从性预判,以及疾病认知偏差的识别,都属于诊断过程中的隐性评估维度。

中医诊断过程强调身心统一,建议患者在就诊时保持自然状态,避免刻意掩饰症状。如实反映生活习惯和情绪变化有助于准确诊断,诊疗后可按医嘱配合艾灸、八段锦等传统养生方法调节身心。注意记录症状变化细节,复诊时携带饮食作息记录能提升沟通效率。

相关推荐

不爱出汗是哪种体质
正常情况下,如果人体气血旺盛,营卫之气比较协调、比较充盈,皮肤比较致密,则属于不爱出汗的体质。还有一种情况也不爱出汗,这种情况是阴血不足,主要就是血虚,血虚是汗液的物质基础,汗液来源不足,则不容易出汗。爱出汗一般就是身体比较好,体质比较健壮,人体气血比较充盈。中医学认为出汗就是体表的卫气起到一个固表的作用,使我们皮肤更加致密。另外,在皮肤的表层还有一种气叫营气,营气如果外泄,就表现出汗比较多。
语音时长 02:16

2021-09-29

55167次收听

02:21
大便不成形是湿气重吗
大便不成形和湿气有一定的关系。正常的大便肯定是成形的,颜色是棕黄的,不能有太多的黑色,类似于香蕉状的这样的一个大便,把它作为一个最正常的大便。如果是一次偶尔的便溏可能你吃的什么不洁的食物导致,长期大便稀溏的现象,就视同为一种病理现象。大便稀溏跟湿气是有关联,因为脾气亏损导致湿浊中焦,湿浊中焦、脾胃功能障碍,有时候它传运不畅,传运不达,也会出现脾气稀溏的现象,所以便溏跟湿气有关联,但是不是绝对一定有关联。
脸上长斑吃什么中药调理
脸上长斑常见的原因有三条:一个就是气滞血瘀,这种情况中年女性患者比较多见。女性朋友因为心思比较缜密,对情绪的变化比较敏感,长期的情绪调控不好,就会形成肝郁气滞,肝脾不和的情况,肝郁气滞就会气机阻滞,影响血液循环不畅,这时候就会出现面部发斑。这种斑颜色偏暗,同时伴有愿意出一口长气,善太息。另外就是月经紊乱、痛经,月经带有血块等,这是气滞血瘀的情况,这种情况可以用一些加味逍遥丸都可以。还有一种情况,长期的贪凉饮冷,损伤脾胃,出现脾气不足,水湿内停,时间长了以后就会形成痰浊,痰浊阻滞经络就会出现面部长斑,这种斑一般是妊娠斑、黄褐斑比较多见,颜色是黄褐色。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脾肾阳虚,水湿内停。除了饮食不规律,贪凉饮冷以外,长期居住的环境阴凉潮湿,或者是生育过多,或者是房事过度,损伤肾阳,都会出现水液代谢不畅,水湿内停,这种情况面部也会出现色斑,这种斑主要是颜色发暗比较多见。脾气不足、痰浊内阻的黄褐斑,多数可以选择一些像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这类的。另外像脾肾阳虚的斑,可以选择温阳利水的金匮肾气丸等。
语音时长 02:23

2021-07-09

82402次收听

02:55
体内淤堵怎么调理
体内淤堵可以通过针灸、拔罐、药物或运动等方法调理身体淤堵。一、针灸。针灸祛瘀、祛堵,能疏通经络、排毒、排瘀。二、拔罐,非常安全。火罐可以将停聚体内的寒湿祛除,同时让患者也非常舒服。三、中药祛瘀也是非常好的。中药本身有理气通络、调理气血的效果。四、加强运动。生命在于运动,有规律的运动可以增加机体的有氧代谢,从而促进淤堵的排除。体内淤堵可导致手脚冰凉、胸闷、痰浊阻滞等表现。
03:08
怎么祛除体内寒气
使用暖水袋、双手搓热置于肚脐、红糖生姜水、艾灸、驱寒的中药、热性食物都有祛除体内寒气的作用。一、肚脐是容易受凉的部位之一也是元气的部位,特别容易受凉,暖水袋或者双手搓热放在肚脐也可以起到驱逐寒气的效果。二、红糖生姜水治疗痛经、驱寒的效果也非常好。三、艾灸的方法,艾灸就是中医的热疗,通过在穴位,如足三里,通过温灸的方法也能驱寒,还有就是食用热性的食物,比如羊肉、生姜。另外驱寒的中药,如附子理中丸一可以达到温阳驱寒的作用。
中医治疗消化不良效果如何
中医治疗消化不良效果不仅比西医更彻底,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也相对较少。大部分中医在应对消化不良的时候都会给患者服用焦三仙,所谓的焦三仙就是焦山楂、焦麦芽和焦谷芽这三种药物。便秘类型的消化不良患者。可以在使用焦三仙的同时使用大黄或者牵牛子等药物。
提高免疫力的食物有哪些
现在我们具体的讲一讲,能够提高免疫力的食物,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来服用相对应的食材,咱们药食同源目录里记载了很多具有保健功效的食材。我们可以分门别类的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比如说可以增强、改善您听力的食物有莲子、山药、蜂蜜等等。那么增强、改善视力的,想让您的视力更好,这样的食物有山药、枸杞、猪肝、羊肝、野鸭肉、鲍鱼等等都是提高我们功能的;如果想健齿,让我们的牙齿更健康这样的食材,比如说花椒、莴笋,能够起到健齿的作用;如果我们想要改善白发,想起到乌发作用的,比如说黑芝麻、核桃等等;那么想改善我们的头发的柔润度,头发太干燥,能起到润发作用的有鲍鱼;如果想生发,头发太少了,可以吃白芝麻、核桃仁、韭菜籽;想长胡须的话,可以用鳖肉,要想让肌肤更红润有光泽的,我们可以选择枸杞、樱桃、荔枝、芝麻、山药、松子、牛奶等等;如果您要是想增强身体素质,人太瘦了,那么可以选小麦、粳米、酸枣、葡萄、藕、山药、芝麻、牛肉;如果您想增强咱们的智力,也可以选刚才这些我说的再加上龙眼、黑木耳、乌贼鱼等等。
语音时长 02:01

2019-11-13

67241次收听

中医夏季养生
?黄帝内经》很明确的指出了“春夏养阳”,它的意思是在春季和夏季时,人们应该注重对体内阳气的保养。所谓的阳气,就是“火力”,也是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这个季节人体的阳气外发、伏阴在内,夏季养生基本的原则是在盛夏要防暑邪,在长夏要防湿邪,同时要注意保护人体的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的贪凉饮冷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即使在很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贪凉饮冷导致中气内虚从而使暑热和风寒之邪乘虚而入。暑热外蒸,如果出大汗,毛孔处于开放的状态,机体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夏天的饮食应该以清淡、容易消化为主,少吃油腻以及辛辣上火的食物。清淡饮食能够清热防暑、补液,还能增进食欲,这就是“春夏养阳”的主要含义。
语音时长 01:40

2019-08-21

58058次收听

肝火旺的表现
肝火旺的表现情绪的易激动,会导致消化道症状和咽痛,还会影响全身的气机调节。一、会表现出情绪的易激动。二、肝火旺的患者会出现肝火犯胃,甚至肝火上炎,比如口臭、口干。三、肝火旺还会影响全身的气机调节,全身气机不畅以后会出现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的症状。肝火旺的病人一定要注意调节情绪,肝火旺的病人由于睡眠不好,还会加重症状,规律的生活对肝火旺的调整有很重要的帮助,肝火旺的病人不要吸烟、喝酒,调整好饮食,规律的作息,这些都会对肝火旺有很大的帮助。
语音时长 01:50

2019-07-12

63963次收听

车前草的功效与作用
车前草的药用价值是极高的,性寒味甘,具有凉血解毒、清热明目等功效。史册上记载车前草的功效更加的详细,每一种史集中,记载的车前草的功效详细度都不一样,如有使用车前草的必要,一定要详细的了解其功效。
02:00
中药怎么熬
临床当中需要结合不同疾病决定中药的煎煮熬法,煎煮熬药一定结合具体的病情,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使用,根据不用的病情,时间从五分钟到六小时不等。一、对于解表剂,也就是外感病,比如感冒、发热、咳嗽,煎煮方面需要注意的核心点就是煎煮的时间不能过长。在临床当中一般建议煎煮五分钟就可以。一副药一般都是煎煮两次,把两次煎煮出来的药兑到一起,少量平服。二、如果慢性滋补调理药,一般建议煎煮的时间较长。三、对于有毒的药物,煎煮的时间要更长,例如像附子,一般要求煎煮的时间需达到四个小时,甚至六个小时。
桑树叶的作用
桑树叶是桑树的叶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和食用植物。桑树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具有多种作用和功效,比如清热解毒、补血生津、降压抗高血压、抗糖尿病、抗氧化作用等。具体分析如下:
生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生白芍的功效包括安神止痛、补血养心,作用有活血化瘀、调节女性生理周期、抗过敏。具体分析如下:
心阳不足引起心梗
我喜欢在网上和患者交流,但是本身对电脑不精通,所以还是很佩服搞IT的人士,我自己也接诊过很多IT届的精英,发现他们普遍工作劳累、经常熬夜,眼睛、颈椎一般都有问题,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阳气不足。几个月前一位供职于国内最大的搜索网站的工程师小姜来到我处,那个时候才初秋,他一个1。8米的大男人就已经穿上了很厚的毛衣。
03:23
什么是寒性体质
寒性体质人群主要表现为怕冷或体冷,往往会伴有肌肉关节的疼痛、胃肠道的问题等。寒性体质的女性会有月经疼痛或者生育方面的问题,寒性体质的老年人会伴有关节问题。所以,寒性体质人群应注意保暖,避免寒邪入体,及时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