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春捂秋冻为哪般

51936次浏览

春捂秋冻是指春季适当保暖、秋季适度耐寒的养生方式,主要通过调节体温适应季节变化,主要有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预防感冒、减少皮肤问题、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等作用。

1、增强免疫力

春季气温波动较大,适当保暖可避免人体因受寒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秋季逐渐降温时适度耐寒能刺激机体产生更多免疫球蛋白,提高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需注意避免过度保暖或受凉,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群体。

2、促进新陈代谢

春季保持温暖有助于维持基础代谢率稳定,避免能量过度消耗。秋季适度接触低温环境可激活棕色脂肪组织,增加热量产生效率。建议通过增减衣物厚度而非完全依赖空调暖气来实现温度调节。

3、预防感冒

春季过早减少衣物易使呼吸道黏膜受冷空气刺激,增加病毒感染风险。秋季适当延迟添衣能让身体逐步适应寒冷,但需避免在大风或潮湿环境下长时间暴露。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应谨慎调整耐寒强度。

4、减少皮肤问题

春季维持皮肤温度可防止角质层水分流失过快,降低干燥性皮炎发生概率。秋季适度寒冷刺激能增强皮肤血管收缩舒张功能,但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需避免突然接触低温环境。

5、调节自主神经

循序渐进的温度变化训练有助于改善自主神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缓解季节交替引发的失眠或焦虑症状。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秋冻时应监测血压变化,避免血管骤然收缩引发不适。

实施春捂秋冻需根据个体差异灵活调整,建议采用洋葱式穿衣法便于随时增减衣物。春季重点保护头颈、腰腹等部位,秋季可优先锻炼四肢耐寒能力。同时配合适度运动与均衡饮食,避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强行实施该养生方式。出现持续畏寒、关节疼痛等异常反应时应及时就医评估。

相关推荐

如何预防秋燥
预防秋燥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湿度、适度运动、皮肤护理、情绪调节等方式实现。秋燥主要由气候干燥、体内津液不足等因素引起,常表现为口干舌燥、皮肤干痒、便秘等症状。
处暑节气,益肾养肝多吃咸
处暑节气益肾养肝可适量增加咸味食物摄入,如海带、紫菜、黑豆等,同时需注意控制盐分总量避免过量。
你知道深秋养生有这些禁忌吗
深秋养生需避免过度进补、忽视保暖、过量运动、熬夜及情绪波动等禁忌。深秋时节气温骤降,人体代谢减缓,不当的养生方式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关节疼痛或胃肠功能紊乱。
为什么要贴秋膘
贴秋膘主要是为了适应季节变化,帮助身体储备能量以应对冬季寒冷,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弥补夏季消耗。
入秋养生可别大意
入秋养生需注意调整饮食、适度运动、预防疾病、调节作息、保持情绪稳定等方面。秋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胃肠不适、皮肤干燥等问题,科学养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季节性疾病。
秋燥上火适合吃什么
秋季属于燥性当令,所以秋天容易生燥、生火。燥的特性是干涩,容易伤及津液,出现一些肝的表现。燥邪最容易伤肺,出现肺阴不足的表现,像干咳、少痰或者是痰胶黏难咳,或者是痰中带血等等。另外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如果是燥邪伤肺,还会出现皮肤干燥、脱皮的表现。肺为娇脏,也就是娇贵的娇,娇贵的脏腑,它喜润恶燥,也就是说肺喜欢滋润,厌恶干燥。所以秋季为了保护肺脏,要多吃一些具有凉润滋养、清肺、润肺的食品或者是药品,比如琵琶、荸荠、甘蔗、百合、银耳、金银花、菊花、金莲花、牛蒡子、芦根、竹叶等等,要尽量少吃一些辛辣刺激性食品,像辣椒、胡椒、羊肉、狗肉、煎炸食品等等。
语音时长 01:40

2021-07-09

89136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