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如何预防秋燥

48309次浏览

预防秋燥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湿度、适度运动皮肤护理、情绪调节等方式实现。秋燥主要由气候干燥、体内津液不足等因素引起,常表现为口干舌燥、皮肤干痒、便秘等症状。

1、调整饮食

秋季宜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莲藕等。梨富含水分和维生素,可生津止渴;银耳含多糖类物质,有助于润肺养胃;百合能清心安神,缓解秋燥引起的烦躁。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避免加重体内燥热。每日饮水应达到1500-2000毫升,可适当饮用蜂蜜水或罗汉果茶。

2、增加湿度

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40%-60%,避免干燥空气加重呼吸道不适。可在卧室放置一盆清水或湿毛巾,通过自然蒸发增加空气湿度。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减少冷燥空气对呼吸道的直接刺激。定期开窗通风,每次15-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流通。

3、适度运动

选择温和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导致津液耗伤。运动前后注意补充水分,可选择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秋季晨练不宜过早,待阳光充足后再外出活动。

4、皮肤护理

洗澡水温控制在37-40摄氏度,时间不超过15分钟,避免过度清洁。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乳液,重点护理四肢等易干燥部位。选择含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等成分的护肤品,帮助修复皮肤屏障。减少使用碱性肥皂,改用温和的沐浴露。嘴唇干裂时可涂抹凡士林或润唇膏。

5、情绪调节

秋季易出现悲秋情绪,可通过冥想、音乐疗法等方式舒缓压力。保持规律作息,尽量在23点前入睡,避免熬夜伤阴。培养兴趣爱好如书法、园艺等静心活动。与亲友多交流,缓解孤独感。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安神补脑液、枣仁安神胶囊等中成药辅助调理。

预防秋燥需综合调理,除上述措施外,还应注意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出现持续咳嗽、皮肤皲裂等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等疾病。老年人及儿童更需加强防护,家长可定期为孩子涂抹儿童专用润肤霜,老人可适当增加核桃、黑芝麻等坚果摄入以滋阴润燥。

相关推荐

处暑节气,益肾养肝多吃咸
处暑节气益肾养肝可适量增加咸味食物摄入,如海带、紫菜、黑豆等,同时需注意控制盐分总量避免过量。
春捂秋冻为哪般
春捂秋冻是指春季适当保暖、秋季适度耐寒的养生方式,主要通过调节体温适应季节变化,主要有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预防感冒、减少皮肤问题、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等作用。
你知道深秋养生有这些禁忌吗
深秋养生需避免过度进补、忽视保暖、过量运动、熬夜及情绪波动等禁忌。深秋时节气温骤降,人体代谢减缓,不当的养生方式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关节疼痛或胃肠功能紊乱。
如何应对秋燥
应对秋燥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水分摄入、使用加湿器、适度运动、皮肤护理等方式缓解。秋燥通常由空气干燥、体内津液不足等因素引起,常表现为口干舌燥、皮肤干痒、便秘等症状。
入秋养生可别大意
入秋养生需注意调整饮食、适度运动、预防疾病、调节作息、保持情绪稳定等方面。秋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胃肠不适、皮肤干燥等问题,科学养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季节性疾病。
秋燥上火适合吃什么
秋季属于燥性当令,所以秋天容易生燥、生火。燥的特性是干涩,容易伤及津液,出现一些肝的表现。燥邪最容易伤肺,出现肺阴不足的表现,像干咳、少痰或者是痰胶黏难咳,或者是痰中带血等等。另外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如果是燥邪伤肺,还会出现皮肤干燥、脱皮的表现。肺为娇脏,也就是娇贵的娇,娇贵的脏腑,它喜润恶燥,也就是说肺喜欢滋润,厌恶干燥。所以秋季为了保护肺脏,要多吃一些具有凉润滋养、清肺、润肺的食品或者是药品,比如琵琶、荸荠、甘蔗、百合、银耳、金银花、菊花、金莲花、牛蒡子、芦根、竹叶等等,要尽量少吃一些辛辣刺激性食品,像辣椒、胡椒、羊肉、狗肉、煎炸食品等等。
语音时长 01:40

2021-07-09

89136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