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怎么预防食物中毒
夏天预防食物中毒需重点关注食物储存、加工和卫生习惯,主要有保证食材新鲜、生熟分开、充分加热、保持手部清洁、避免高风险食物等方式。
一、保证食材新鲜
选择外观正常无异味的食材,肉类鱼类应有弹性且无黏液。蔬菜水果表面无腐烂斑点,叶菜类无萎蔫发黄。购买后2小时内冷藏,动物性食材建议分装成单次用量冷冻。隔夜凉拌菜、切开的水果、未彻底加热的剩菜需丢弃,乳制品开封后按包装说明时限食用。
二、生熟分开
处理生肉的刀具砧板须与即食食品分开使用,可用颜色区分避免混淆。生鲜食材存放于冰箱下层,熟食置于上层防止交叉污染。盛装生食的容器须彻底清洗后再盛装熟食,外卖餐盒不建议重复使用。腌制生肉的调料汁不可直接用作蘸料。
三、充分加热
肉类中心温度需达到70℃以上并维持30秒,禽类骨髓应无血色。贝类需煮沸5分钟以上,蛋类完全凝固不流心。剩菜复热需达到75℃以上,汤类需持续沸腾3分钟。烧烤类食物需确保完全烤熟,避免外焦里生。微波加热需中途翻动使受热均匀。
四、保持手部清洁
处理食物前用流动水洗手20秒,接触生肉、如厕后需重新清洁。指甲缝、指关节等部位要重点清洗,可选用抑菌洗手液。皮肤有伤口时需佩戴食品级手套。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即食食品,建议使用餐具夹取。外出就餐可携带便携式手部消毒剂。
五、避免高风险食物
慎食野生蘑菇、河豚等含天然毒物食材。未彻底加热的豆角、黄花菜可能含植物毒素。自制发酵豆制品易产生肉毒杆菌,市售产品需确认生产资质。路边摊食品需观察卫生条件,凉粉、凉皮等易滋生致病菌。海产品需确保鲜活,死亡超过2小时的贝类不宜食用。
夏季室温超过32℃时,熟食在室外放置超过1小时即存在风险。建议使用保温箱携带便当,内置冰袋维持低温。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中毒症状时,立即停止进食并保留可疑食物样本。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持续腹痛或血便需急诊处理。日常可适量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但出现症状时不宜自行服用止泻药物。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