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疹期间发热怎么办
小儿麻疹期间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使用退热药物、保持环境舒适、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麻疹通常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常伴随咳嗽、结膜炎、皮疹等症状。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患儿额头、颈部、腋窝等部位,帮助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可重复进行擦拭,每次持续10-15分钟。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需结合其他措施。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穿盖过多衣物。
2、补充水分
发热会导致体液流失,需少量多次喂服温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母乳喂养婴儿可增加哺乳次数。观察排尿情况,若4-6小时无排尿需警惕脱水。避免饮用高糖饮料或果汁,可能加重胃肠负担。可适当给予米汤、蔬菜汤等流质食物。
3、使用退热药物
体温超过38.5℃时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布洛芬混悬液。不可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严格按说明书间隔时间给药,24小时内不超过4次。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记录发热曲线。若药物降温效果不佳需及时复诊。
4、保持环境舒适
将室温维持在24-26℃,湿度50%-60%。使用加湿器避免空气干燥刺激呼吸道。拉上窗帘减少强光刺激患儿眼睛。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20分钟。床单衣物选用纯棉材质,出汗后及时更换。限制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
5、及时就医
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抽搐、意识模糊、呼吸急促、皮疹出血等情况需立即就诊。麻疹可能并发肺炎、脑炎等严重疾病。就医时详细描述发热规律、伴随症状和用药史。住院患儿需隔离治疗至皮疹消退后5天。恢复期仍要监测体温,警惕并发症。
麻疹发热期需保持患儿安静休息,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避免海鲜、鸡蛋等发物。皮疹瘙痒时可剪短指甲防止抓伤,用炉甘石洗剂外涂止痒。恢复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麻疹抗体水平。家长接触患儿后要洗手消毒,未接种疫苗的家属应做好防护。出疹后5天内具有传染性,须严格隔离。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