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丙肝病毒感染者治愈的标志是什么

63318次浏览

丙肝病毒感染者治愈的标志主要是血液中检测不到丙肝病毒RNA,且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丙肝治愈的标准主要有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组织学应答等。建议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1、病毒学应答

病毒学应答是指通过高灵敏度检测方法在血液中检测不到丙肝病毒RNA。这是判断丙肝治愈的最重要标准,通常在抗病毒治疗结束后12周或24周进行检测。若此时血液中仍检测不到病毒RNA,称为持续病毒学应答,表明丙肝已经治愈。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其检测下限可达15 IU/mL。

2、生化学应答

生化学应答表现为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包括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降至正常范围。这些指标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治疗前通常会升高。在病毒清除后,大多数患者的转氨酶水平会在1-3个月内逐渐恢复正常。持续正常的肝功能指标是治愈的重要辅助证据。

3、组织学应答

组织学应答指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改善,需要通过肝穿刺活检评估。治愈后肝脏炎症会逐渐减轻,纤维化进程可能停止或部分逆转。对于已经发生肝硬化的患者,虽然部分纤维化可能持续存在,但病毒清除可显著降低肝癌发生风险。无创肝纤维化评估方法如FibroScan也可用于监测组织学改善。

4、临床症状改善

临床症状改善包括乏力、食欲不振、右上腹不适等症状减轻或消失。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掌、蜘蛛痣等体征的消退。这些表现虽然主观,但结合客观检查指标,可以综合判断治疗效果。症状完全消失通常需要较长时间,可能持续数月。

5、抗体转阴

丙肝抗体转阴不是治愈的必要标准,因为抗体可能长期存在。丙肝抗体只表明曾经感染,不能区分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即使治愈后,多数患者的抗体仍会持续阳性。因此抗体检测不能单独作为治愈判断依据,必须结合病毒RNA检测结果。

丙肝治愈后仍需注意肝脏保健,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监测可能的病情变化。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肝脏代谢功能。饮食上可增加优质蛋白和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减少高脂高糖食物。

相关推荐

丙肝治疗后会不会反复地感染
丙肝病毒清除以后,体内当时还有的,这个基因型的丙肝病毒是被清除掉了,但是体内产生的丙肝抗体并没有保护性,不能够保护身体再次感染丙肝病毒。有可能在面临其他类型的基因型,甚至说同一类型的丙肝病毒的时候,还是会有可能会感染的。丙肝病毒的传染途径主要是有三个。一,血液;二,母婴垂直传播;三,性生活。所以只要避免了这三种途径,就有可能不会反复的去感染丙肝病毒,只有反复的跟丙肝病毒的患者共用针头,或者说有血液的这种接触,或者有性生活的这个接触,才会有可能反复的去感染丙肝病毒。所以一般清除了丙肝病毒以后,只要没有这些感染丙肝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避免被反复的传染的,但是前提是要避免,这些传染丙肝的危险行为。
语音时长 01:15

2021-12-30

95625次收听

丙肝会不会自己好
丙型肝炎病毒进入人体以后,大约有20%~50%的人可以自发的清除,就是说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力然后把丙肝病毒达到清除的目的,但是就算是丙肝病毒清除了,身体仍然会产生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这个抗体是伴随终生的,所以就算清除了丙肝病毒,仍然可以检测到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但是这个几率毕竟只有20%~50%。所以一旦有了传染丙肝的这种危险的行为,一定要到医院来详细的检测,检测一下丙肝病毒抗体,检测一下丙肝病毒的定量,了解到底有没有传染丙肝病毒。千万不要有这种侥幸的心理,所以就算丙肝病毒可以自发清除,还是要到医院里去进行,详细的检查评估,才能够确定身体到底有没有丙肝病毒。
语音时长 01:11

2021-12-30

68921次收听

丙肝病毒存活多长时间
丙肝病毒在外界的抵抗力不是特别强,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存在的时间长一些。在室温一般20℃-30℃范围之内,可能能够存活5-7天,在高温情况下100℃,三分钟左右就能失去活性,所以丙肝病毒在体外的抵抗力不是特别强。但是在人体内,如果不进行抗病毒治疗,病毒会长期存在,会导致肝组织的病变缓慢的进展,时间长了也会逐渐发展到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发生肝癌。所以一旦确诊丙型肝炎,就要积极的抗病毒治疗。
语音时长 01:00

2021-07-09

58085次收听

01:57
丙型肝炎抗体阳性严重吗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丙肝抗体,如果一个人抽血化验丙肝病毒抗体阳性,就高度怀疑有丙肝病毒的感染,但还不能够根据抗体阳性确诊感染丙肝病毒,还需要进一步检测丙肝病毒的核酸。如果丙肝病毒的核酸HCV-RNA也是阳性,那就可以确诊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如果只是抗体阳性,核酸是阴性,可能是一个既往的感染病毒已经清除,也有可能病毒没有清除,只是在抽血检测时病毒的含量比较低,低于检测的灵敏度之下。所以检测抗体阳性、核酸阴性的时候,要过两个月再重复检测丙肝核酸定量。
01:50
丙肝抗体阳性代表什么
丙肝病毒感染以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丙肝抗体,如果丙肝抗体阳性,说明机体有可能感染丙肝病毒。应同时检测一下丙肝病毒的核酸,也就HCV-RNA,如果核酸检测也是阳性,那么就可以确诊有丙肝病毒感染。如果单纯只是抗体阳性,核酸检测的结果是阴性,可能是一个既往感染,或者是身体血液中的某些成分造成假阳性的可能。所以单纯抗体阳性不能确诊,要检测丙肝病毒的核酸。如果高度怀疑有丙肝病毒感染,可以在一个月,两个月之后,再次复查丙肝病毒的核酸。
01:48
丙型肝炎抗体怎么测定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以后,会刺激机体产生丙肝抗体,通过抽血可以测定丙肝抗体是阴性还是阳性。抗体检测的方法、试剂不同,有的是定性的检测只报阴性、阳性,定量的检测不光是阴性、阳性,还有具体的数值,也就是抗体的滴度高低是多少。检测丙肝抗体通过抽血来进行化验,可以观察到抗体是有还是没有,阴性还是阳性。如果阳性,如果查是定量的检测试剂,还能了解到抗体数值的高低,这就是丙肝抗体的检测方法。当然如果抗体数值越高,病毒核酸阳性的可能性就越大。
02:08
丙肝治疗后会反复地感染吗
丙肝病毒清除以后,由于体内产生的丙肝抗体并没有保护性,不能够保护身体再次感染丙肝病毒。所以,在面临其他类型的基因型,甚至说同一类型的丙肝病毒的时候,还是会有可能感染的。丙肝病毒的传染途径主要是有三个:一、血液二、母婴垂直传播三、性生活所以只要避免了这三种途径,那么有可能不会反复的感染丙肝病毒,只有反复的跟丙肝病毒的患者共用针头,或者说有血液的接触,或者有性生活的接触,才会有可能反复的感染丙肝病毒。
01:57
丙肝的窗口期有多长
丙型肝炎病毒的窗口期大约有3~6个月,丙肝病毒进入人体以后,人体不能够立马针对这个病毒产生抗体,而需要检测到体内有丙肝病毒。首先第一步就是要检测有没有这个抗体,那这3~6个月,人体没有产生抗体之前是没法检测的,也就是说这段时间不知道,到底有没有感染丙肝病毒,这段时间就成为窗口期,窗口期的持续时间大约就是3~6个月。所以在这段时间之内,还是不能够明确有没有传染上丙肝病毒,一般有了这个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行为以后,在~个月之内,都需要特别的注意,不要传染给别人,然后六个月以后再检测是阴性了,这样才能够明确确实没有感染丙肝病毒。
什么人容易丙肝假阳性
丙肝的假阳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患者有结缔组织的疾病,比如说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能会出现丙肝的假阳性。二、患者有溶血性的疾病,会导致丙肝的假阳性。三、免疫功能底下的人或体弱多病的老年人会出现丙肝抗体假阳性。假阳性结果通过临床检测及分析可以明确,是不需要治疗的。假阳性是表示体内存在多种纤维蛋白,因此使检测结果受到影响。但不能完全排除无丙肝的可能,一个月后再复查一次。若复查结果仍显示丙肝抗体阳性,则说明患者已感染丙肝病毒。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语音时长 01:03

2021-06-07

84420次收听

丙肝发作原因是什么
现在有很多人由于对丙肝这种疾病不了解,忽视了对丙肝的提前预防,导致一些人得了丙肝这种疾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所以人们对丙肝的发病原因要有了解,这样才能做好相应的预防,那么丙肝发作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些相关介绍。
得了丙肝可以治疗吗
丙肝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临床上丙肝与乙肝类似,至于丙肝传染性强吗,每一位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丙肝传染性有强有弱,它的出现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那么,丙肝可以治疗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丙肝的症状是什么
丙肝一般指丙型病毒性肝炎,其症状通常包括消化道不适症状、黄疸、关节痛等。具体分析如下:
得丙肝原因有哪些
丙肝是一种什么样的肝病呢,大家都清楚肝炎是很危险的事情,传染性强,那么丙肝呢,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丙肝吗,其实很多都知道这个疾病的发病机制,不过也有部分人不清楚这个疾病,那么下面就介绍一下得丙肝原因有哪些。
如何避免丙肝传染
若家庭成员中有一个丙肝患者,则患者的家属就有很高的感染风险,不少患者和家属都有类似的担心...
丙肝会不会传染给家人
丙肝病毒感染是会传染给家里人的。由于丙肝是丙型肝炎病毒引起来的肝脏炎性病变,属于病毒性肝脏的一种传染病。丙肝主要的传染途径是能血液传播,还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还可以通过性生活传播,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感染丙肝病毒会感染,通过密切的接触丙肝患者和丙肝的携带者,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通过饮食也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平常的接触,握手,公用电话,共用马桶,拥抱等,是不会感染的。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共用洗漱用品,不要共用剪刀,不要接触到别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人的体液,避免感染丙肝病毒。屋子要用84消毒液定期的消毒,异物最好是分开洗,避免交叉感染。合理饮食,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提高自身免疫力。
语音时长 01:31

2019-12-30

59264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