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佝偻病的主要原因

儿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0次浏览

关键词: #佝偻病 #小儿

小儿佝偻病主要由维生素D缺乏引起,常见原因有日光照射不足、膳食摄入不足、生长发育过快、胃肠道吸收障碍、慢性肝肾疾病等。该病表现为骨骼软化、方颅、鸡胸等症状,需及时干预以避免骨骼畸形。

1、日光照射不足

皮肤合成维生素D需要紫外线参与,婴幼儿长期室内活动或过度防晒会导致合成不足。建议家长每日带儿童进行10-30分钟户外活动,暴露面部和四肢皮肤,夏季避开正午强光时段,冬季可适当延长日照时间。北方高纬度地区冬季日照弱时,需加强膳食补充或遵医嘱使用维生素D滴剂。

2、膳食摄入不足

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未添加辅食的纯母乳喂养婴儿易缺乏。动物肝脏、蛋黄、深海鱼类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不足也会导致缺乏。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添加强化配方奶粉或维生素D补充剂,6月龄后逐步引入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

3、生长发育过快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双胞胎因追赶性生长对维生素D需求增高。1岁内婴儿生长速度最快,若未及时补充易出现缺乏。这类儿童需从出生后尽早开始补充维生素D,剂量需根据体重增长情况调整,并定期监测血钙和碱性磷酸酶水平。

4、胃肠道吸收障碍

乳糜泻、慢性腹泻、胆道闭锁等疾病会影响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表现为反复腹泻、体重不增伴佝偻病体征。需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遵医嘱使用水溶性维生素D制剂或肌注维生素D,并配合钙剂补充。定期复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以评估疗效。

5、慢性肝肾疾病

严重肝脏疾病影响维生素D羟化,慢性肾病导致活性维生素D合成障碍。此类患儿除骨骼病变外,常伴生长发育迟滞、电解质紊乱。需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使用骨化三醇胶丸等活性维生素D制剂,并监测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预防小儿佝偻病需从围产期开始,孕妇妊娠后期应保证充足日照和维生素D摄入。出生后足月儿每日补充400IU维生素D滴剂,早产儿前3个月每日800IU。添加辅食后多食用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奶酪、酸奶、西蓝花等。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发现肋缘外翻、囟门闭合延迟等早期体征时及时就医。已确诊患儿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同时注意防止跌倒骨折,穿着宽松衣物减少骨骼摩擦。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