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温差大慢阻肺患者当心病情急性加重
春季温差大时,慢阻肺患者需警惕病情急性加重。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温骤变易诱发气道痉挛、感染风险增加,主要表现为咳嗽加剧、痰量增多、呼吸困难加重等。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春季昼夜温差超过10摄氏度时,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支气管收缩、分泌物增多。慢阻肺患者气道本身存在慢性炎症,温差刺激会进一步削弱黏膜屏障功能,增加病毒和细菌感染概率。常见诱发因素包括未及时增减衣物、晨间外出未佩戴口罩、室内外温差过大时频繁进出等。此时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明显加重、夜间不能平卧、咳黄脓痰等表现,需立即就医评估是否需抗生素或激素治疗。
部分患者对温差变化的敏感性更高,如合并肺心病、长期氧疗者或近期有急性加重病史的人群。这类患者即使轻微受凉也可能迅速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意识模糊等危重表现。若同时伴有发热、心率增快、下肢水肿等症状,提示可能已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须急诊处理。日常应每日监测晨起和晚间体温变化,当温差超过8摄氏度时提前使用支气管舒张剂预防发作。
慢阻肺患者春季应关注天气预报,在寒潮来临前2-3天加强防护。建议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室内外及时增减衣物;外出佩戴围巾遮挡口鼻,避免冷风直吹;保持室内温度18-22摄氏度,湿度40%-60%。稳定期患者可遵医嘱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定期进行肺功能复查。若出现症状持续恶化超过48小时,或痰液颜色变深、黏度增加,需尽快至呼吸科就诊。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