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秋冬季有哪些健康常识需注意

发布时间:2018-05-2859284次浏览

秋冬季节气温越来越低,人体的免疫力也随着降低,尤其中老年人,容易旧病复发。因此,秋冬保健成为当务之急。寒冷的日子里,怎样的饮食才合理、营养、健康,如何预防常见疾病?

进入秋冬季高发的疾病很多,比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心脑血管疾病等。接种疫苗和用药物预防的同时,要注意饮食起居。

首先,衣着要注意保暖。但如果气温不骤降,不要轻易"全副武装"。中医古籍《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令宜适当早睡晚起,养阴藏神,使翌日劳作精力充沛。 "晚起"是说冬夜较漫长,不必天没亮就匆匆起床,但并非倡导早晨睡懒觉,清晨多是天高气爽,空气清新,是一日当中最为舒适的时候,利于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保持充沛的活力。

"民以食为天",饮食调理对身体的保健功效同样不可忽视。遵循季节变换的规律,科学进食,由内而外地调养,这就是"食疗"的功效。皮肤与口角干燥、口舌生疮、咳嗽、毛发脱落等现象,这些现象常被称为"秋燥"现象。当出现此种状况时,可适当选服些滋阴润肺的补品或药粥。

如沙参、百合、银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适量煮粥,早晚服食,润肺生津,养阴清燥。时刻多补充水分及水溶性维生素B和C,多吃水果与绿叶蔬菜;不要过量吃瓜果,因为容易坏肚又损伤脾胃;少用葱、姜、蒜、韭菜、辣椒等的温燥热食物,以防温病热症。

进入冬季应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可适当多吃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等。冬季宜食粥:麦片粥-养心除烦;萝卜粥-消食化痰;山药粥-补肺益胃;核桃粥-养阴固精;玉米粥调中开胃;红薯粥-滋补肝肾。冬季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则!冬为肾经旺盛之时,肾主咸,心主苦,咸味吃多会减弱心中阳气,所以应多食苦味食物助阳气。

冬天手脚冰冷的女性不要吸烟,避免摄入过多咖啡、可乐等,多吃温热的活血食物,多穿保暖衣服做暖身运动。

冬季容易皮肤干燥的人,洗澡次数不宜太频,不要用香皂洗澡,水温不要太高,用含有滋润成分的浴液,洗后应涂抹凡士林之类的保湿润肤膏。

冬令养生歌:冬令进补忌过量,补充水分要经常。起居作息顺自然,老幼早卧晚起床。冬练日出最佳时,雾中练身不提倡。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但鸡肉进补时注意:公鸡肉温补作用较强,适合阳虚气弱患者;母鸡肉适合产妇、年老体弱及久病体虚者。

相关推荐

男人体虚吃哪些好
男人体虚需要分不同情况进行辨证的治疗。气虚患者可以吃人参,阴虚患者可以吃熟地、生地,阳虚患者可以吃附子、肉桂,血虚患者可以吃当归。体虚分阴虚、气虚、阳虚、血虚,所以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进行不同的辨证的治疗。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精华所在,不能一概而论。除了吃药,患者还应该进行体育锻炼,因为体育锻炼也能强身健体,比如练练太极拳、八段锦、六字诀都可以强身健体,不能单纯的依赖药物。
语音时长 01:11

2021-12-30

50922次收听

老年人身体虚弱可以吃什么
老年人身体虚弱以后吃什么,首先要看老年人具体的体质和虚的原因,是气虚,即表现出乏力、不耐疲劳、容易感冒,感冒后不容易好,食欲下降、面色苍白或面色晄白,可以用人参、白术、茯苓,或是补中益气之类的。是血虚,表现出皮肤干燥、面色苍白、失眠心悸、指甲干燥,可以用补血的药物,如人参归脾丸等。是肝肾阴虚,表现头晕、腰痛、舌质红、少苔,可以用六味地黄丸。人体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相应变化,变化可能是生理性的,即在没有得病的情况下,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变化,主要是脏腑、器官、功能的减退。
语音时长 02:29

2021-09-29

76582次收听

手术后总出汗原因
手术和麻醉会造成一个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手术以后因为比较虚弱,可能会引起出汗。一般来讲这种情况不用太在意,不同的手术恢复的时间不尽相同。大手术恢复的会慢一些,中小手术恢复的速度也会更快一些,这种情况下,对机体的恢复也会快一些,出汗的这个问题总体能够逐步得到解决。有些病人手术以后会造成交感神经的兴奋,这种情况下也容易出汗。在临床上比较少见,随着时间的延长会慢慢的去缓解。如果这种情况非常严重,极少数的病人有可能需要手术
语音时长 02:13

2021-09-29

93976次收听

03:10
老年人身体虚弱吃什么
老年人身体虚弱以后吃什么,首先要看老年人具体的体质和虚的原因,是气虚,即表现出乏力、不耐疲劳、容易感冒,感冒后不容易好,食欲下降、面色苍白或面色晄白,可以用人参、白术、茯苓,或是补中益气之类的。是血虚,表现出皮肤干燥、面色苍白、失眠心悸、指甲干燥,可以用补血的药物,如人参归脾丸等。是肝肾阴虚,表现头晕、腰痛、舌质红、少苔,可以用六味地黄丸。人体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相应变化,变化可能是生理性的,即在没有得病的情况下,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变化,主要是脏腑、器官、功能的减退。
02:52
手术后总出汗怎么回事
手术和麻醉会造成一个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手术以后因为比较虚弱,可能会引起出汗。一般来讲这种情况不用太在意,不同的手术恢复的时间不尽相同。大手术恢复的会慢一些,中小手术恢复的速度也会更快一些,这种情况下,对机体的恢复也会快一些,出汗的这个问题总体能够逐步得到解决。有些病人手术以后会造成交感神经的兴奋,这种情况下也容易出汗。在临床上比较少见,随着时间的延长会慢慢的去缓解。如果这种情况非常严重,极少数的病人有可能需要手术
女人脉沉细严重吗
女人脉沉细是否严重,还需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判断,如果是一般体型的人,出现此类症状也并非表示体虚,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相反如果是体型比较强壮的人,脉搏却比较无力,一般是体质的问题。
菟丝子泡水喝的功效是什么
菟丝子属于中药,将其泡水喝的功效一般是解渴、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等。
体虚多汗是什么原因
人体如果在炎热的环境或者是过度兴奋,激动劳累下出现出汗,都是正常环境或者是过度紧张的情况下出现出汗。但是没有什么原因,没有什么活动量,坐在那就开始自己冒汗,就有可能出示病理的问题了。这种出汗称之为气虚自汗,气虚自汗是久病虚损,或者是大病重病之后,也有身体失于调养,比如喜欢熬夜、生活不规律等导致的。临床可以采用玉屏风散这样的药物进行治疗。还有一种出汗就是睡醒之后出一身汗,这种出汗是由于阴虚所导致的盗汗。阴虚盗汗是由于阴血不足,临床上常用滋养阴血的药物,最常用的药物就是六味地黄丸具有滋养肾阴的作用,如果患者盗汗的同时还有燥热小便黄大便干,可以考虑采用知柏地黄丸有一定的清热功效。
语音时长 01:33

2020-03-17

60548次收听

03:07
体虚多汗怎么办
体虚多汗可通过当归六黄汤或知柏地黄丸,玉屏风散等中成药进行治疗。体虚多汗临床比较常见。体虚多汗从中医上讲,第一个生理上因为体质或者情绪紧张或者有遗传倾向,但没有全身乏力、口干、便秘、上火表现,是生理上的体虚多汗。第二个病理上的体虚多汗,此时需要做相应的处理。1、需要当归六黄汤或者说知柏地黄丸进行滋阴、降火、止汗。2、多见于自汗。玉屏风散是很经典治疗体虚多汗的方法,可以在临床比较长的时间使用,对于体虚自汗非常好。
03:05
体虚的症状有哪些
体虚表现在肺阴虚症状有干咳、咽痛、咽干、心烦;胃阴虚有胃脘部疼痛、反酸、烧心、打嗝、消谷善饥;肾阴虚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舌红苔少;肺气虚有气短、喘息、干咳、胸闷;脾气虚有消化不良、腹痛腹泻、面白无华、乏力、怕冷;肾气虚有腰酸、腿疼、五心烦热、精力不济、听力下降、耳聋等。在中医上,体虚的症状要参考脏腑以及气血阴阳两个方面,表现不一样。
体虚体寒如何调理
体虚、体寒主要是中医说的阳虚,引起的原因比较多。阳虚在临床上经常是脾、肾阳虚比较多。脾阳虚,大部分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发展导致腹胀、腹痛、容易大便稀泻,手足不温,然后引起的。可以用附子理中丸。比较多的肾阳虚见于一些比方老年人、中老年人群或者说慢病,虚损,肾阳亏,亏虚的患者这个是比较多。常常引起腰膝酸软、阳痿、早泄,还有关节冷痛,肾阳虚表现。可以(服用),可以加减。所以我们体虚、体寒的患者,另外生活起居,多泡脚、吃一些乌鸡汤这些这种祛寒温阳的这些食物,还是经常可以采用的。另外有一些体虚、体寒的患者经常还是要避免一些伤寒阴冷,吃一些生冷的东西,即时的保温、保暖来避免加重体虚体寒。
语音时长 01:44

2019-12-18

57543次收听

02:24
体虚体寒怎么调理
体虚、体寒主要是我们中医说的阳虚,引起的原因比较多。体虚、阳虚在临床上经常是脾、肾阳虚比较多。脾阳虚,大部分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发展,导致腹胀、腹痛、大便稀泻、手足不温等,可以服用附子理中丸。比较多的肾阳虚见于一些中老年人或者慢病患者,常常引起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关节冷痛等。肾阳虚可以服用。此外,体虚、体寒的患者,生活起居中药多泡脚,吃乌鸡汤这种祛寒温阳的食物。另外体虚、体寒的患者要避免吃一些生冷的东西,即时保温保暖来避免体虚体寒的加重。
补气中药
具有补气作用的药物较多,其中效果较好的主要有太子参和西洋参,同时也可以用水煎制党参服用,可以改善由于气血两虚和气虚不足所致的各种不良症状。除此之外,患者也可以选择服用白术和人参、黄芪。
体虚的症状有哪些
女性朋友因为生理的结构比较特殊,所以很容易就会出现体虚的现象,体虚的症状本来就有很多,很有可能就会出现白颜色混浊的现象,另外耳朵的颜色也会出现发白的情况,甚至头发的表现也会完全的呈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本来就应该引起重视。
体虚寒气重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体虚寒气重的症状有寒感明显、怕冷畏寒、头晕乏力、腰膝酸软、消化不良。具体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