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鼻窦黏膜下囊肿是什么
副鼻窦黏膜下囊肿是指发生在副鼻窦黏膜下层、内含液体的囊性病变,常见于上颌窦,可能与慢性炎症、过敏或解剖异常等因素有关。
1、病因机制
副鼻窦黏膜下囊肿多因黏膜腺体导管阻塞导致黏液潴留形成。慢性鼻窦炎反复刺激可使腺体分泌增多,过敏反应可能引发黏膜水肿,先天或后天性窦口狭窄也可能阻碍分泌物排出。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诱因,体检时偶然发现。
2、典型症状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囊肿较大时可出现患侧鼻塞、面部胀痛或头痛。若继发感染可能出现黄脓涕、嗅觉减退。上颌窦囊肿可能压迫牙槽神经导致上颌牙麻木感,蝶窦囊肿可能引起视力异常。
3、诊断方法
鼻窦CT是主要诊断手段,能清晰显示囊肿位置、大小及骨质改变。鼻内镜检查可观察鼻腔分泌物和中鼻道状态,必要时可穿刺抽吸囊液进行生化检查。需与鼻息肉、黏液囊肿及肿瘤性病变进行鉴别。
4、治疗原则
无症状小囊肿可定期观察,有症状者需手术切除。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是首选方式,通过自然窦口开放引流并完整剥除囊壁。合并感染者需先控制炎症,术后可短期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鼻渊舒口服液等促排药物。
5、预后管理
术后复发概率较低,但需控制鼻炎鼻窦炎等基础疾病。建议每半年复查鼻内镜,日常避免用力擤鼻。过敏性体质患者应远离过敏原,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预防复发。
保持鼻腔湿润有助于黏膜修复,可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冬季注意保暖避免感冒,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若出现持续头痛或视力变化应及时复诊,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囊肿破裂。术后三个月内避免潜水或高空飞行等气压剧烈变化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