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的手段与方法有哪些
康复训练的手段与方法主要有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言语吞咽训练、心理干预等。
1、运动疗法
通过主动或被动运动改善肢体功能,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协调训练等。针对脑卒中后偏瘫可采用Brunnstrom技术,脊髓损伤患者需进行轮椅转移训练。训练强度需根据患者耐受度逐步增加,避免过度疲劳。
2、作业疗法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恢复社会功能,如穿衣、进食、如厕等。脑外伤患者可进行认知功能训练,烧伤患者需进行疤痕压力治疗。治疗师会定制个性化任务,帮助重建生活自理能力。
3、物理因子治疗
利用电疗、光疗、热疗等物理因子促进组织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可用低频电刺激,骨折后水肿可采用超声波治疗。需注意禁忌证,如金属植入物患者禁用高频电疗。
4、言语吞咽训练
针对构音障碍进行呼吸控制、发音器官协调训练,吞咽障碍患者需进行冰刺激、门德尔松手法等。帕金森病患者可通过LSVT疗法改善发声,训练需长期坚持才能见效。
5、心理干预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缓解抑郁焦虑,截肢患者需进行创伤后心理调适。建立病友互助小组可提升治疗依从性,必要时联合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片治疗。
康复期间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睡眠时间应保证7-9小时;根据恢复阶段选择游泳、太极等低强度运动;定期复查调整训练方案;家属应参与训练过程并提供情感支持。出现疼痛加重或异常症状需及时联系康复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