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怎么区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51372次浏览

1 型糖尿病的特点和起病方式: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观点认为,1型糖尿病是在遗传易感基因的基础上,在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引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胰岛 B 细胞的损伤和破坏,最终B细胞功能衰竭而发生的糖尿病。本型因免疫中介胰岛 B细胞破坏而发病,故 1 型糖尿病病人起病年龄一般小于30岁;起病急,临床症状较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消瘦明显;有40%左右的病人会以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起病,常有尿酮体阳性或酸中毒,实验室特殊检查阳性〔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等〕,可以明确诊断。确诊为1 型糖尿病的病人需要终身应用胰岛素替代治疗。

2 型糖尿病的特点和起病方式:为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占糖尿病病人的90%以上。发病与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多食、肥胖、体力活动减少等)有关,而与自身免疫无关。2 型糖尿病病人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相对缺陷为主,病人多肥胖,一般在中老年发病,起病隐匿。此类病人早期症状常常不明显,在发现糖尿病之前往往有多年的病程,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 近几年来,2 型糖尿病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向,特别是在肥胖的青少年人群中发生 2 型糖尿病的人数在增加。 该型糖尿病采用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有效果,病情严重者需要胰岛素治疗。

以下列出 1 型糖尿病和 2 型糖尿病的鉴别要点

1、发病年龄

1 型糖尿病大多在 40 岁以下发病,20 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 但要注意肥胖青少年和儿童 2型糖尿病发病增加的趋向。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 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60 岁是高发人群。

2、 起病时体重

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 2 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容易患 2 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 1 型或2 型糖尿病,发病之后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 1型糖尿病者往往明显消瘦。

3、 起病时临床症状

1型糖尿病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 2 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 2 型糖尿病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4、急、慢性并发症

1 型与 2 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综合征。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 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 1 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 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 1 型糖尿病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5、临床治疗

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

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对病程较长者,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均要采用胰岛素治疗。

对于那些通过临床表现很难判断是哪种类型糖尿病的病人,常常需要作进一步检查。这些检查包括: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或 C 肽水平,以及血中免疫抗体的检查,如 GAD、ICA、IAA 等。

相关推荐

糖尿病人压力大损伤记忆
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可能损伤记忆功能,这与血糖波动、神经炎症、激素失衡等因素有关。压力管理可通过心理干预、规律运动、血糖监测、认知训练、药物辅助等方式改善。1、心理干预持续压力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皮质...
03:08
手掌感觉有针刺感怎么回事
手掌感觉到针刺感,有以下原因:一、和运动锻炼有关系。像羽毛球、高尔夫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员,引起了外周神经的损伤,出现了手掌的麻木、刺痛感。二、和慢性病有关系。如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达标,持续了10年或者15年以上,就会出现身体末梢神经的一些病变,出现手掌的麻木、刺痛情况。三、跟贫血有关系。长期的贫血,神经末梢失去了营养,也可能会出现末梢神经的发炎,也会出现手掌刺痛的情况。出现手掌刺痛,首先要寻找原因么,做一些相应的检查,对症治疗。
03:09
感觉嘴巴甜是怎么回事
所以这个需要知道嘴巴甜,第一个可能最常见的,就是因为上一顿进食了过度的含糖量比较多的食物,第二个就有可能会不会存在着糖尿病的一个基础,第三个就是说通过吹气查幽门螺杆菌,甚至说通过做胃镜,也排除了消化性溃疡等等,什么原因都找不到,那我们的解释就是说,可能存在的一个嗅觉、味觉的轻微感觉的障碍,观察即可。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好处有什么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不仅可以改善睡眠、增强体力,还可以控制病情,延缓疾病的发生。其主要作用包括降血糖、降血脂和血压、减轻体重、有助于心理健康。
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危害性较大,可出现肾脏损害、引起心脑血管健康隐患、危及周围血管和神经,及眼睛出现许多问题。
糖尿病注意事项是什么
首先需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避免吃太多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高糖含量食物,还有是要多运动,有规律的大量运动,可以促进热量的代谢,促使血糖在肌肉组织中的代谢,这样可以平稳控制血糖,控制好血糖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的注意事项首先分清楚是哪一类型糖尿病,如果1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功能衰竭导致,就需胰岛素来治疗,1型糖尿病血糖更不易控制,尤其是儿童的1型糖尿病,所以要注意监测血糖,把血糖控制平稳,还要规律饮食运动。妊娠糖尿病,因为对血糖要求非常严格,以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也不能口服任何降血糖的药物,可能口服药导致胎儿的畸形,所以也必须胰岛素治疗,日常监测血糖以及定期复查非常重要。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应用障碍以及胰岛素抵抗有关,一般患者身体比较肥胖。
语音时长 01:40

2020-02-13

59591次收听

糖尿病怎么得的
糖尿病的患病因素有很多,如遗传、环境、不良生活习惯、免疫因素、胰岛素功能衰竭、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障碍。一、遗传因素:比如患者有家族史,患糖尿病的几率很高。二、环境因素:包括环境污染、压力大、心情不愉快、失眠等,导致糖尿病。三、暴饮暴食、运动少:平时吃得多,喝得多,运动少,体内热量积聚不能够消耗,患糖尿病的几率大大增加。四、免疫因素:比如免疫系统疾病以及胰腺问题,导致胰岛功能受损,出现血糖增高。五、胰岛功能衰竭:1型糖尿病,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治疗办法,1型糖尿病必须胰岛素治疗,不能口服降血糖药物。六、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障碍:2型糖尿病,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的前提下,可以口服药物以及胰岛素治疗,最好根据糖尿病具体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在医生指导下专业治疗。
语音时长 01:38

2020-02-13

57081次收听

血糖高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血糖高要“管住嘴、迈开腿”,饮食上要注意合理控制一天总热量的摄入,医学营养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要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1、根据理想体重标准、体力劳动的程度合理控制一天总热量的摄入。2、营养搭配均衡,保证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三大营养物质及维生素、膳食纤维的摄入,一般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到60%,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到20%,脂肪占总热量的25%到30%,膳食纤维可以延缓食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有利于改善血糖、血脂等代谢紊乱。3、合理分配餐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一天用餐次数,以达到既能保证血糖平稳,又不至于处于饥饿状态。
语音时长 01:28

2019-12-18

58423次收听

糖尿病不能吃什么食物
糖尿病是我国发病率很高的一种慢性疾病,对于糖尿病的病人来说,首先要注意的是饮食控制,糖尿病的病人饮食治疗是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基础,如果饮食不注意,血糖肯定不能控制好。糖尿病饮食治疗的一个原则就是总量控制、食物多样,但是有一些东西不太适合糖尿病的病人吃。第1个是各种死面做的主食,比如面条、水饺或者是饼这些食物,因为这类食物单位热量比馒头这些发面的东西要高,容易造成餐后高血糖。第2个要注意的就是油炸的食物要少吃,比如油条等各种油炸食品,因为油炸食品含有油脂比较多,油类的热量明显比碳水化合物要高,所以吃完之后有可能导致血糖升高。第3个是所有能榨出油来的干果类的食物,尽量不要吃,比如说瓜子、花生、核桃、开心果这些食物。第4个是很甜的食品尽量不吃。所以糖尿病的病人一定要控制好饮食,才能控制好血糖。
语音时长 01:48

2019-12-06

65165次收听

01:39
什么是食物交换份
食物交换份是指根据食物的来源和性质而进行分类。因为同类食物在一定重量内含相似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热量,不同类的食物提供相同的热量。所以,每一份食物交换份含有的热量都是90千卡。食物交换份可分为四大类和八小类,四大类主要有:一、谷薯类。二、蔬果类,包括蔬菜和水果。三、肉蛋类,包括大豆、肉蛋、奶类。四、油脂类,包括硬果、油脂等。所以,食物交换份就是指产生90千卡热量的食物,90千卡的食物就可以把它算作一个食物交换份。
糖尿病能治愈吗
糖尿病不能治愈。糖尿病目前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第一种是1型糖尿病。第二种是2型糖尿病。第三种是妊娠糖尿病。第四是其特殊类型的糖尿病。1、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体内产生了针对胰岛的抗体,破坏了胰岛,造成胰岛素的绝对缺乏。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胰岛素的注射,就不能够生存下去。2、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环境、生活方式、遗传等多种因素,导致胰岛功能的逐步下降,胰岛素抵抗逐步加强。是逐步发病的过程。妊娠糖尿病和妊娠期间激素水平的明显升高、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系。其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包括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等,是由于特殊的疾病继发造成。非常遗憾,所有的糖尿病,根据目前的科学条件都不能够彻底治愈。但是只要把血糖控制好,就能够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语音时长 02:23

2019-05-30

61174次收听

糖尿病怎么食疗
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的增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的关注,虽然说糖尿病是比较难治愈的疾病,但是临床上可以通过一些饮食的调理使该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可以多吃洋葱、紫菜芙蓉汤、竹笋米粥等等,都是比较不错的食疗方法。
02:03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如何引起的
传统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症”范畴,是上、中、下三消引起。一、上消在肺,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饮水后仍然口渴。喝得多属于肺热,肺燥有热出现口渴。肾气化功能失常,导致膀胱虚寒,水液代谢异常,导致小便多,水分从小便排除,全身水分减少,因此会口干口渴,喝再多水不起作用。二、糖尿病早期以燥热为主,5到10年糖尿病可出现阴虚燥热,之后出现气阴两虚,20年左右出现阴阳两虚;三、糖尿病20多年后,出现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各种并发症,引起淤血阻络。治疗上应该三焦兼顾,上、中、下焦,三消同治,辨证和辨病相结合。
02:02
糖尿病能吃什么水果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的水果有无花果、火龙果、苹果、木瓜、柠檬、石榴、菠萝、梨子、草莓等等。糖尿病的患者可以吃含糖量低的水果,比如无花果、火龙果、苹果、木瓜、柠檬、石榴、菠萝、梨子、草莓、山楂、甘蓝、猕猴桃、樱桃等。患者需要控制每天摄入的热量,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胰岛素或者是降血糖的药物来治疗。对于糖尿患者来说,只要血糖已经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绝大部分的水果都是可以吃的,但要注意控制量,像一些含糖量高的水果,建议最好就不要吃了,比如说,香蕉、干枣等,尤其是干枣,它的含糖量在30%~40%以上,所以,不建议糖尿病的患者食用。另外,像是桂圆、龙眼,葡萄等也都是高糖的水果,建议最好不要吃。其他的水果糖尿病患者可以吃,但也要控制量。平时,建议患者要勤监测血糖,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合理使用药物
男性糖尿病患者的苦恼
糖尿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高血糖状态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经常有糖尿病患者苦恼,为何血糖上去了,性功能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