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躯体化及其意义的探讨

57169次浏览

躯体化是指心理压力或情绪问题转化为身体症状的现象,常见表现包括头痛、胃肠不适、心悸等。躯体化可能与心理因素、社会环境、遗传倾向、神经调节异常、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中医调理、物理治疗等方式干预。

1、心理因素

长期焦虑或抑郁可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发非特异性躯体症状。这类情况通常伴随情绪低落或过度担忧,心理评估可发现明确诱因。治疗需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必要时联合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药物,同时建议保持规律作息。

2、社会环境

工作压力或家庭矛盾等社会应激源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影响生理功能。患者多存在明确压力事件,症状呈现波动性。干预重点在于压力管理,可尝试正念训练,严重者可短期使用阿普唑仑片缓解急性症状,但须避免长期依赖。

3、遗传倾向

家族中有焦虑症或躯体形式障碍病史者更易出现躯体化症状。这类患者疼痛阈值较低,对躯体感觉敏感度增高。基因检测可能发现5-羟色胺转运体相关多态性。治疗需结合生物反馈疗法,药物可选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调节神经递质。

4、神经调节异常

中枢敏化可能导致正常生理信号被放大为病理性不适。功能性核磁共振可见岛叶皮质活动异常。症状多呈游走性且不符合解剖分布。可尝试经颅磁刺激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有助于改善神经可塑性。

5、慢性疾病

糖尿病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器质性疾病可能继发躯体化表现。这类情况需先控制原发病,如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调控血糖。伴随的躯体症状可通过针灸改善,同时需监测肝肾功能变化,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建议建立症状日记记录发作规律,每日保证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注意补充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鱼及全谷物,避免酒精和咖啡因刺激。当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影响日常生活时,应及时至心理科或心身医学科就诊,完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等评估。社会支持系统对康复至关重要,家属应避免对症状过度关注,而是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分散注意力。

相关推荐

儿童胆子小是怎么回事
对于儿童,有很多孩子,家长可能觉得孩子胆子特别小,不愿意出去社交等,引起表现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和各种孩子自身的因素,以及家庭因素,家长的因素都是有关的。首先每个孩子性格、气质、特征都是不太一样,有些孩子天性就比较胆小、比较懦弱、比较内向,不太愿意向外去社交或者比较谨慎,这个是和孩子自身性格特点是有关系的,这并不是病态的表现,胆子小对孩子也并不是坏事情,所以,对孩子,很多孩子包括家庭范围,包括父母的教育等都没有问题,但是,孩子只是比其他的孩子胆子都小,这是一个先天的问题,孩子本身的性格特质所决定的,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也不需要做特别的检查或处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孩子确实因为一些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孩子的胆子比较小,比如有些孩子家庭的构建,或者构成不太完整,像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或者家里面家庭气氛相对比较差,比如父母比较容易闹矛盾,经常吵架,或者家里人之间矛盾比较多,这时候对孩子,对他的性格特质的形成是有影响的,容易导致孩子胆子比较小。另外,还有一些孩子,是因为家长的教育不太合理,导致孩子胆子小,比如很多家长经常会训斥孩子,孩子无论做的事情对错,经常会大声的训斥孩子,批评孩子,导致孩子不敢去尝试很多事情,包括有些家长像一些老人,对孩子,孩子想去尝试很多事情的时候,会进行阻止,不让孩子去摸索和尝试接触大自然,这种情况下也容易导致孩子胆子小。所以,对于儿童、孩子胆子小,绝大部分并不是躯体疾病的问题,多数是行为问题,一方面和孩子天性有关,一方面往往是和家庭环境、氛围、教育有关,所以,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来适当调整家庭环境、氛围等,培养孩子正常的社交行为就可以了。
语音时长 02:26

2021-11-05

70790次收听

03:10
儿童胆子小是因为什么原因
儿童胆子特别小原因多种多样,和孩子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家长因素都有关系。首先每个孩子性格、气质、特征都不太一样,有的天性胆小、懦弱、内向,不太愿意社交,这和孩子先天性格特点有关,并不是病态表现,不需要特别检查或处理。有些孩子因为家庭环境影响导致胆子比较小。有的家庭构成不太完整,像一些单亲家庭,或者家庭气氛相对较差,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性格特质形成有影响。还有一些孩子是因为家长教育不太合理导致胆子小,比如家长经常大声训斥、批评,孩子不敢去尝试很多事情,也容易导致孩子胆子小。所以,对于儿童胆子小,绝大部分并不是躯体疾病问题,多数是行为问题。
什么是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是一种针对心理性疾病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的主旨是要让患者接纳自身的不良情绪,从而能够有效的支配和进行调控,不再受不良情绪的控制,这样就会及时消除心理疾病。森田疗法目前可以用来治疗焦虑症、抑郁症以及强迫症等各种精神心理性疾病,一般通过长期规律的治疗,可能会逐渐好转。应用森田疗法需要注意配合其他治疗方法,比如适当的药物治疗以及有效的心理疏导,对于心理性疾病往往需要进行综合的治疗方法,这样才能及时消除不适症状,防止复发。
语音时长 01:01

2021-05-21

70508次收听

心理疾病能治愈吗
心理疾病一般情况下是能够及时治愈的。对于轻微的心理疾病,患者通过和他人的交流沟通,并且注意改变自身的生活习惯,通常可以慢慢得到有效的改善。随着心理疾病的加重,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内分泌紊乱的表现,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以及睡眠障碍,对于这种情况在及时疏导的同时,还要配合一些营养神经的治疗。其次出现重度的心理疾病时,往往需要接受正规的心理治疗。对于心理疾病的治疗目前有很多种方法,只要积极进行有效的干预,往往是能够及时恢复正常的。
语音时长 01:07

2021-05-21

68733次收听

为什么不敢和别人对视
一部分与性格基础有关,比较内向、害羞的人或者是缺乏自信的人,有的时候不敢与他人对视,这个情况比较常见,属于正常的。如果总是出现这样的情况,甚至较为熟悉的人也会这样,那可能是患上了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患者害怕在社交场景或者让人感到尴尬的社交行为和活动中出现,一旦面临这种情景,就会出现手忙脚乱、不敢和别人对视,因此出现严重的焦虑反应,如果与别人对视会感受到来自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因此感觉到自己容易出丑或者出现尴尬,并且会有强烈的逃避冲动或者想法,患者为此感到坐立不安,出现头晕、头痛、呼吸困难、心慌、心跳加快或者颜面潮红、大量出汗等表现。临床上当出现是社交恐惧症时,就需要应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语音时长 01:32

2021-05-20

78643次收听

心理病有哪几种类型
心理障碍可能和心理机能失调、个人的痛苦有一定的关系。心理障碍类型有很多,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的类型:第一,严重的心理异常,常见于严重精神病人的心理异常,包括精神分裂症等;第二,轻度的心理异常,常见于神经症病人;第三,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是躯体上或生理上的疾病,病因发病过程与心理因素明显相关;第四,心身障碍,包括性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等;第五,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第六,行为偏离和人格障碍;第七,药物依赖及儿童青少年障碍等。
语音时长 01:19

2021-05-20

75694次收听

02:14
认知是什么
认知是大脑的高级神经功能,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所谓的感觉就是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记忆、思维、想象、语言、视空间结构等。总的来说,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学习知识,并运用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认知过程。人的认知能力与人的认知过程密切相关,认知是认识过程中的一种产物。一般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都是认识活动。许多精神障碍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受损,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还有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等。一旦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说明大脑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障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尽早就医。
拖延症能治好吗
拖延症可治愈,治疗拖延症首先需正视拖延症,同时也可给自己设定目标,若不能完成需得到惩罚。
心理疾病怎么办
心理疾病的出现有着众多的原因,一旦再出现心理疾病之后,就应该正确的选择治疗,比如可以选择心理咨询,又或者是选择药物治疗,与此同时也应该选择精神治疗,在选择精神治疗之后就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有效减少更严重的危害性。
怎样克服恐高症
每一个人出现恐高症的原因都是不一样的,可能是看到有人从高空坠落或者自己从高处掉落过而造成了心理阴影,想要克服恐高症就要做好心理自我治疗,试探性运动治疗,和不恐高的人群待在一起,不要把恐惧放大。
要不得的“从众心理”
在工作中医生经常会遇到这么一种情况:病人明明是专门找医生来看病,他开始很信任医生,但一旦住院接触动其他病人,就马上会改变原来的主意,对医生的建议产生疑问,甚至自作主张改变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案,让医生哭笑不得,患者自己也会因此而不能得到最佳的治疗方案,多受痛苦或多花钱,最后又很后悔。
拍马屁是缺乏安全感
在职场中,总会碰到那种对领导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同事,他们拍马屁的程度和形式各有差异,似乎很难对付,你也会担心他们哪天是否会拿你一句玩笑话,或者小秘密去讨好领导,让你防不胜防,但其实弄明白他们只是在寻找心理补偿,你就会觉得很容易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