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损伤和救护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固定制动、药物治疗、手术复位等方式处理。骨折可能伴随剧烈疼痛、肿胀、畸形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损伤程度。
1、固定制动
骨折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利用夹板、支具或硬质材料临时固定患肢,避免骨折端移动造成二次损伤。上肢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下肢骨折需保持伸直状态搬运。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处上下关节,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指为宜。开放性骨折需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后再固定。
2、冷敷处理
伤后48小时内对肿胀部位进行间断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低温可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出血和组织水肿。冷敷时需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冻伤,禁止直接按压骨折部位。若出现皮肤苍白、麻木需立即停止冷敷。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严重骨折可能需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等强效镇痛药。伴有肌肉痉挛可使用盐酸乙哌立松片。所有药物均需排除过敏史及胃肠道禁忌后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4、手术复位
对于移位明显的粉碎性骨折、关节内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术式包括髓内钉固定术、钢板螺钉固定术等。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抗生素,并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
5、康复训练
骨折稳定后应在康复师指导下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练习。早期以等长收缩为主,4-6周后增加抗阻训练。配合超声波治疗、低频脉冲电刺激等物理疗法促进愈合。补钙应贯穿全程,可选用碳酸钙D3片配合维生素D滴剂。
骨折后需保持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牛奶、鱼肉等优质蛋白不少于1.2g/kg体重。恢复期避免吸烟饮酒,防止血管收缩影响愈合。定期复查监测骨愈合进度,若出现固定物松动、持续疼痛或发热需及时复诊。卧床患者应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并进行深呼吸练习防止肺部感染。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颅底骨折属于什么骨折
- 2 骨折后会再次骨折吗
- 3 什么是孟氏骨折和盖氏骨折
- 4 怎么知道骨折没骨折
- 5 什么是骨折
- 6 什么是骨折?
- 7 什么叫骨折
- 8 为什么容易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