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的预防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8-06-0755382次浏览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高血糖对于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是一个非常缓慢、进行性累积的过程。早在糖尿病前期阶段高血糖对于大血管的危害即已开始,随着糖尿病的发生及其病程的逐渐延长,这种损害将逐渐加重并进入难以逆转的阶段。因此,加强上游防控、防线前移、强化预防重于治疗的理念至关重要。

1、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减少热量摄入、增加运动、维持理想体重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芬兰研究与我国的大庆研究有力论证了生活方式干预在防治糖尿病方面的基石地位。1997年发表的由我国学者完成的大庆研究,首次证实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具有长期的预防作用,而且可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这一研究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视为防治糖尿病历程中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证据。

然而,对于已经发生糖尿病的患者,虽然我们拥有多种降糖效果肯定的治疗药物,但迄今我们并不能通过降低血糖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大血管结局。基于现有研究结果,我们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现状如下:

2、急性高血糖事件

急性高血糖事件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等。这些急性并发症曾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死亡原因。自上世纪20年代胰岛素临床应用、以及随后双胍、磺脲等多种降糖药物上市以来,糖尿病急性高血糖事件得到了有效控制,由此所导致的死亡大幅度下降。糖尿病治疗的重点逐渐转向对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以及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

3、大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病变、脑动脉病变以及下肢大动脉病变等。大血管并发症是目前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约7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大血管病变。因此,防控大血管事件已成为目前的主要工作目标。为探讨降低血糖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国外学者先后进行了UGDP、UKPDS、ADVANCE、VADT、ACCORD以及HEART2D研究。

总的来看,这些研究均未能证实降低血糖水平可以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新近结束的3项降糖药物试验(EMPA-REG、LEADER与IRIS研究)显示恩格列净、利拉鲁肽以及吡格列酮分别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与胰岛素抵抗患者大血管事件风险,但这两种药物的获益均不是通过降低血糖水平实现的。

UKPDS研究一直被许多学者视为降糖治疗降低心血管风险的主要证据来源。然而综观该研究全部内容,可以发现UKPDS试验并不能充分论证降糖治疗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在该系列研究中,人们最常引用的研究主要有UKPDS 33、UKPDS 34、UKPDS35以及UKPDS 80。其中UKPDS 33 是主体研究,在预设的随访期内,强化降糖组受试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出现显著降低;UKPDS 34是亚组分析,其证据力度与主体研究有着显著的不同。

UKPDS 35中的一组数据被学者广泛引用,即“HbA1c每降低1%,任何糖尿病终点事件降低21%,糖尿病相关死亡降低21%,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14%,微血管并发症减少37%”。必须指出的是,该研究只是针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微血管和大血管事件发生率之关系所做的一项相关性分析,并非干预试验,不能作为有效证据。UKPDS 80也是强化降糖理念拥趸者最常引用的证据。

但该部分研究是主体研究完成后所进行的延长期随访,其证据力度并不能等同于其他的随机对照试验。更为重要的是,该研究所纳入的4209例受试者中失访人数多达1525例,这显然会对研究结论产生显著影响。因此,UKPDS研究并不能有效证实降糖治疗可产生大血管获益。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为,迄今缺乏证据证实通过严格控制血糖可以产生显著的大血管获益。

4、微血管并发症

虽然多数学者均认为强化降糖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在国内外各种指南中也作出了相似的表述,但认真分析现有研究证据(UKPDS、VADT、ADVANCE、ACCORD研究)可见,强化降糖仅能减少轻型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光凝治疗、尿蛋白排泄量等)的发生,而玻璃体出血、失明、白内障、肌酐倍增、终末期肾病、肾脏性死亡等严重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未降低。由此可见,强化降糖虽可以产生微血管获益,但并不显著。

 5、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很多学者认为强化降糖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外周神经病变风险,但认真分析现有的4项强化降糖试验可以发现,强化降糖难以达到此目的。严格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如腱反射消失、心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新发神经病变或原有神经病变加重等)的防治作用微乎其微。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关于高血糖与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仍不明确。虽然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Association is not causation”,流行病学研究所发现的相关因素并不一定意味着是致病因素。因此,试图通过控制血糖水平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理论基础仍不确凿。

在目前阶段,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在全民范围内提高预防糖尿病的意识,减少高热量饮食的摄入、改善饮食结构、倡导规律性的有氧运动、控制并维持理想体重,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糖尿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关于高血糖与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仍不明确。虽然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Association is not causation”,流行病学研究所发现的相关因素并不一定意味着是致病因素。

因此,试图通过控制血糖水平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理论基础仍不确凿。在目前阶段,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在全民范围内提高预防糖尿病的意识,减少高热量饮食的摄入、改善饮食结构、倡导规律性的有氧运动、控制并维持理想体重,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糖尿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相关推荐

02:55
倍长平考格列汀治疗糖尿病效果怎么样
倍长平®考格列汀的剂型为片剂。糖尿病通常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该药物适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较好,建议遵医嘱用药。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出现慢性损害、功能障碍。而倍长平®考格列汀片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其能阻止身体过快分解降糖激素,帮助身体多分泌胰岛素、少释放升糖激素,进而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倍长平®考格列汀片的安全性较高,可简化用药方案,建议遵医嘱双周口服。此外,即使偶尔不规律服药,其也能维持一定的降糖作用,特别适合记忆力减退或生活不规律的患者。另外,该药物的长半衰期可以达到131.5小时,使DPP-4抑制率长期保持在80%以上,实现长效稳定控糖。虽然该药物的降糖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但也需注意建立规律的服药计划,并遵医嘱监测血糖变化。同时,如果想进一步控制血糖,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将倍长平考格列汀片与格华止盐酸二甲双胍片联用,通常不会影响体重。另外,如果患者还伴随血脂升高的情况,则可遵医嘱使用他汀类药物,如美达信阿托伐他汀钙片,进一步控制血脂水平。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注重饮食均衡,减少糖分与精制碳水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与蛋白质比例;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与生活习惯,有助于控制糖尿病。
脚掌中间骨头疼是什么原因
脚掌中间的骨头疼,主要考虑有以下方面的原因:1、骨质增生:当骨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的时候,可能会引发脚掌中间骨头疼。这种情况,可以采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缓解疼痛,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若疼痛症状加重,关节活动受限,需手术进行治疗。骨质增生多与关节老化有关,平时注意合理的运动,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同时注意避免关节过度磨损,控制体重,以免加速关节老化的速度。2、跖骨头炎:多因长期的慢性劳损,导致跖骨头出现了慢性的无菌性炎症,引发脚掌中间的骨头疼,通常采用X线片检查即可以诊断。本病可以给予抗生素治疗,一般用青霉素类或其他常用的抗生素药物,通常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另外要注意平时避免剧烈的运动,避免长距离的行走,以免骨质出现慢性的疲劳性的损伤。3、骨头的病变:如果存在于骨肿瘤或结核,也可以引发脚掌中间骨头疼,此外还会伴有全身症状出现,比如低热,需进行相关血液化验以及脚掌的X线片、CT、核磁的检查进行综合的诊断。若为骨肿瘤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若为骨结核,则需要用抗结核的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氟喹诺酮等,具体的治疗方法,需依据患者的病情而定。4、代谢性疾病:如果存在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情况,也可能引发这种疼痛,建议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明确病因,对因治疗。
语音时长 02:37

2021-12-30

99314次收听

化验血糖需要空腹几个小时
化验血糖,一般如果需要查空腹血糖,要停止饮食八到十二个小时,一般空腹血糖的标准是停止饮食八到十二个小时,中间的血糖称之为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是3.9-6.1mmol/L。≥7mmol/L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6.1mmol/L-7mmol/L之间称为空腹高血糖,所谓的IFG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餐后血糖指的是吃饭的第一口到餐后两小时的血糖,称为餐后血糖。所以检查血糖的时候一般要求头一天晚上八到十点以后就停止饮食,第二天早晨十点以后禁止饮食,第二天早晨八点左右去查血是比较准确的范围。如果空腹时间过长或者过短,可能血糖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建议,一定要在这个范围之内去检测,可能得到的结果是比较更接近于所需要的静脉血的标准。对于止血,实际上也是按这个要求,只是止血作为糖尿病治疗的监测,不作为糖尿病诊断的标准,所以检测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时间之内及时的到医院去就诊、检查,避免血糖出现了波动以后,不利于判断是否为一个正常的状态。
语音时长 02:21

2021-11-05

67925次收听

避免肥胖,预防糖尿病的关键
肥胖是引起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经常会出现症状是什么
糖尿病是一种人们常说的富贵病,常常会引发很多并发症,所以及早的发现糖尿病很重要。首先要先了解糖尿病的症状,这样才能进行对症治疗。那么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下面是相关专家做出的详细解答。一、遗传。研究表明,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若父昂中有一人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34倍。二、手足麻木。如
糖尿病会不会遗传
糖尿病是否遗传需分种类,若是一型糖尿病,遗传几率较低,若是二型糖尿病,遗传几率较高,约在50%左右。
糖尿病多久会出现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存在个体差异,各种代谢指标控制的好坏,需控制平稳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分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主要是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乳酸酸中毒。慢性包括神经病变、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是指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微血管并发症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肾病,微血管并发症跟血糖的高低有密切关系,长期慢性高血糖状态得不到纠正,微血管并发症发展就来的比较早,发展的比较快,造成的后果也比较严重。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的主要的死亡原因,糖尿病80%左右都死于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是死于心肌梗塞,包括脑卒中,这些都是造成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的并发症有个体差异,有患者以微血管并发症为主,有的以大血管并发症为主。
语音时长 01:44

2020-02-13

58323次收听

糖尿病人为什么会血糖升高
一些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血糖总是居高不下,这很可能是由于患者平时活动太少,摄入过多,导致体重增加而引起的。此外,患者药物使用不当、并发感染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血糖的控制,导致血糖升高。
糖尿病能吃什么水果
水果中含有大量的天然纤维素和膳食纤维,糖尿病人由于对糖的代谢发生障碍,所以可以选择一些含糖量低,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比较高的水果,这些膳食纤维可以延缓食物的吸收,使餐后血糖不至于升的过快,降低餐后血糖高峰。根据食品进入人体30分钟后造成血糖升高的程度可分为三类,用生糖指数(GI)表示,葡萄糖的GI为100,GI小于55的为低糖生产指数食品,55-70为中等糖生成指数食品,GI大于70为高糖生成指数食品。糖尿病人可以选择GI小于55的水果,比如青苹果、柚子、桔子、西红柿、香蕉等,以青苹果最佳。另外需要注意吃水果时间,最好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1小时,这个时间血糖比较低,可以适当补充血糖又不至于引起血糖增的过高。
语音时长 01:33

2019-12-18

58459次收听

糖尿病如何治疗
糖尿病要从调节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适当运动、合理服用药物、做好血糖检测以及保持好的心态等方面治疗。一、生活方式、饮食控制。饮食控制实际上是总热量的限制。糖尿病患者理论上讲,所有食物都可以吃,但总量必须控制;二、运动。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长久坚持是保证血糖稳定非常好的习惯。年轻人可采取比较剧烈运动方式,打球、跑步等。对于老年人可采取比较缓和作用方式,游泳、太极拳、做操等;三、药物。糖尿病治疗药物层出不穷,除比较传统的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磺脲类等药物外,新研发药物非常多,都有不同特点,可适合不同人群。若普通口服降糖药物无法控制血糖,或者糖尿病并发症,血糖非常高情况下,可用胰岛素降糖力量比较强药物进行治疗;四、糖尿病监测。只有规律血糖监测,明确了解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才能找到合适治疗方案;五、糖尿病健康教育。只有本人对糖尿病以及并发症有全面了解,才会更加积极心态和配合方式,去综合全面控制血糖。
语音时长 01:55

2019-11-27

59644次收听

01:46
血糖正常值
血糖正常值空腹血糖时在5点6mmol/L以下,也有部分是在6点1mmol/L以下,如果血糖已经升高高过5点6mmol/L、5点9mmol/L、61mmol/L,说明空腹血糖受损。除空腹血糖升高以外,还有餐后血糖升高,或做糖耐量试验吃75克葡萄糖以后,餐后两小时出现血糖超过7点8mmol/L,这叫糖耐量受损,糖耐量受损和空腹血糖受损二者相加叫糖尿病前期,如果餐后血糖超过了11mmol/L或空腹血糖超过7点1mmol/L,那就是典型的糖尿病。血糖正常值有不同记载,血糖要分为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如果患有的人群已经越来越多,而且已经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当患有糖尿病之后,会给患者们带来很多危害。糖尿病会给患者的肾脏造成危害,最后导致肾衰竭,还会给患者的眼睛造成危害,影响视力。另外,糖尿病还会对患者的心脑血管造成危害,引发死亡。
01:54
妊娠糖尿病是真的糖尿病吗
妊娠糖尿病不是真的糖尿病,但是患糖尿病的几率明显增加。妊娠糖尿病是指患者在妊娠之后才出现血糖升高,或者糖耐量异常。它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怀孕之后孕激素水平升高以及生活方式改变、摄取的食物量增加,造成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不断增强,而产生妊娠糖尿病。等生完孩子之后,很多患者的血糖会逐步恢复正常,不会出现血糖继续升高的情况,甚至一辈子也不会出现高血糖。但是如果妊娠期间出现了高血糖,患者将来妊娠结束之后,糖尿病复发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妊娠糖尿病一旦确诊之后,患者一定要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预防它再次复发。
02: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表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在早期会出现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而且体重下降非常明显。因为酮症酸中毒是由于胰岛素的绝对缺乏,造成血糖明显升高而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之后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各个系统的疾病,消化系统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患者并发感染,表现为发烧、咳嗽咳痰,甚至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感染的症状。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晚期会出现意识改变,包括昏迷、躁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控制好并发症。
02:24
糖尿病人能喝牛奶吗
牛奶是供给人体蛋白的主要食物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脂溶性维生素,可以促进钙、锌等矿物质的吸收,营养价值高。糖尿病患者每日蛋白质消耗大,摄入量要求在总热能的12%-20%。牛奶既可以补充糖尿病患者的热能,也可补充优质蛋白和钙,防止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但是在牛奶中,还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和脂肪,所以糖尿病人喝奶量要有一定的限制。作为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血糖指数的乳制品,如低脂奶粉。因此,糖尿病病人可以喝牛奶,但要掌握量,也要计算在总热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