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治疗糖尿病最好的药

发布时间:2019-12-1956714次播放

视频内容: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很多,药物治疗都有它适合的人群。对于肥胖为主的二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明显,可以选择二甲双胍、利拉鲁肽等药物,既能控制血糖,又对控制体重有利。

对于偏瘦的患者,应当选择增加体重,又能控制血糖的药物,如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改善体重,有利于增强体质。

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肝功能不全或者肾功能损伤,选择胰岛素会是更安全的治疗方法,因为胰岛素对肝肾功能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影响。

对于糖尿病患者又合并了心脑血管疾病,选择二甲双胍、SGLT-2,会对心脑血管有更大的获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02:38
糖尿病患者肌肉训练的方法
糖尿病患者的肌肉训练项目一般可分为大肌肉群训练和小肌肉群训练。均衡合理的体能训练项目,应至少包括两项上肢运动和一项腰部及下肢运动。在选择肌肉训练方法时,要考虑完成动作过程中哪些是主要肌肉,哪些是辅助肌肉,并且要考虑具体的身体部位是如何工作的。下面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肌肉训练方法:1、上肢运动主要包括肩部推举、颈后推举、仰卧推举、直立推举、哑铃划船、哑铃挺举、哑铃弯举、高拉肌训练、哑铃颈后臂屈伸、哑铃耸肩、哑铃飞鸟、直臂前举;2、下肢运动包括早安式体前屈硬拉、深蹲、小腿伸展、小腿弯曲、仰卧抬腿。对于体力下降或容易受伤的患者,相比使用器械的肌肉训练,建议先从使用自身体重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开始。如以下几种肌肉训练:1、上肢运动:俯卧撑;2、腰背部运动:弹力球山羊挺身、直臂深蹲;3、腹部运动:仰卧起坐、仰卧抬腿。
餐后2小时血糖9.6mmol/L算不算正常
餐后2小时血糖9.6mmol/L是不正常的,正常情况下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应低于7.8mmol/L,如果说经过多次血糖OGTT的检查,餐后2小时的血糖是9.6mmol/L左右,提示糖耐量受损,但是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餐后2小时的血糖超过11.1mmol/L才会诊断为糖尿病。糖耐量受损也就是人体对于葡萄糖的耐受程度差了,一般来说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体内血糖浓度逐渐达到高峰,两小时后血糖会逐渐下降,在这个过程中胰岛素对于血糖的调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餐后三小时的血糖基本会恢复到空腹的状态。如果胰岛素分泌异常或者是其他原因造成体内胰岛的素抵抗现象,胰岛素不能正常地行使降糖的作用,就会造成糖耐量受损,此时餐后2小时血糖就会异常升高。可以说,糖耐量受损是糖尿病的前期,如果此时不积极进行干预和治疗,容易发展为糖尿病。所以,餐后血糖明显升高,但是在11.1mmol/L以内的人群,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地进行调理和必要的治疗。饮食方面,注意清淡低脂低盐和低糖的饮食;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降低体重,帮助降低血糖;定期进行血糖的监测,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口服一些降糖的药物来降低血糖,如格列吡嗪、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等。
语音时长 02:09

2021-12-30

75628次收听

03:06
餐后2小时血糖是多少
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正常范围,是3.9到7.8mmol/l之间。已诊断糖尿病的病人,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有不同的要求,一要求控制在正常范围,小于7.8大于3.9mmol/l的范围之内,称为血糖控制在正常。第二,血糖餐后两小时,对于糖尿病的病人,最少应该小于10mmol/l,是可以接受的范围。若餐后两小时,大于等于10mmol/l以,对于糖尿病的病人,则认为血糖控制的不佳。
03:04
血糖14点多会导致什么
血糖十四点多,属于明显的升高的情况,不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够糖尿病诊断的标准,建议大家及时的到医院就诊检查,明确诊断。长期十四点多的血糖,会出现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两大类,急性的和慢性的,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的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的高渗性昏迷,以及糖尿病的合并感染等。慢性并发症也分两大块,一个是大血管的病变,还有微血管的疾病,这些都是长期高血糖导致的。还有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合并足的感染,足坏疽等情况的发生。
02:54
喝水血糖会升高还是降低
喝水对于血糖的影响不会太大,但是一般指的是少量的喝水对于血糖的影响不是太大。对于有一些病人,比如早晨需要吃一些其他的药物,对于糖尿病病人或者是其他的病人,早晨需要吃药的时候,少量的喝几十毫升的水,对于血糖的影响不是很大。而且如果指的是喝少量白开水对于血糖没有影响,但是如果是特殊的比如喝饮料,这里头由于含有糖分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物质,肯定是对血糖会造成影响的。所以建议大家一般来说,尽量的如果在没有特殊情况下,空腹查血的时候尤其查血糖的时候,需要禁食、禁水。
胰岛素偏低有什么危害
胰岛素偏低有可能会导致糖耐量异常,甚至发生糖尿病。胰岛素是降血糖激素,而且是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其他激素,比如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等,都属于胰岛素的拮抗激素,都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人体之所以能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是胰岛素和各种胰岛素的拮抗激素维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当胰岛素水平偏低时,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减弱,有可能发生糖代谢异常,甚至糖尿病。所以胰岛素偏低的患者应当尽可能的避免高热量、高糖饮食,以免加重胰岛β细胞的功能负担。而且应当注意增加运动量,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胰岛素更好的发挥作用,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语音时长 01:08

2021-04-19

75373次收听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很瘦
糖尿病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具体是,尿多、血糖高、饮水多、体重减轻因为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难以进入细胞被氧化分解,而糖是能源物质,糖的氧化分解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患糖尿病时能量供应不足,机体只能靠分解脂肪供能(正常时分解糖供能),所以脂肪大量减少人就会很瘦,并且糖尿病患者糖利用的不好,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能源;因为身体不能很好地利用糖分,所以只得用肌肉和脂肪,造成肌肉消耗,脂肪减少,所以会消瘦。糖尿病患者尿多,大量营养物质随尿量排除体外,也会造成身体消瘦。
语音时长 01:04

2021-04-19

99290次收听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后期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分为四期,每期各有其不同的症状特点。了解每一期的特点可以即使跟进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糖尿病能吃玉米吗
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针对这种疾病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影响健康。由于这种疾病属于饮食疾病,因此在平时还要多注意饮食。玉米含有营养元素较多,对降低血压也有一定好处,患有糖尿病是可以吃玉米,但是不能多吃。
得糖尿病是什么引起的
得糖尿病的原因比较多,与遗传有关,也有身体免疫力差,感染病毒有关。另外饮食不合理,或者是身体过于肥胖,运动少等等都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原因,所以要注意从各个方面调理,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脚麻怎么治疗
糖尿病患者出现脚麻的症状,需要警惕周围神经病变。怎样采取措施保护周围神经。第1、要控制好血糖,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减少或延缓神经病变的进展,因此平时要监测血糖;第2、要调节好血脂,有血脂异常者,可服用他他汀药物;第3、控制好血压,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以下;维持好体型,防止肥胖;第4、可以吃一些b族维生素作为辅酶成分;第5、规律的锻炼,如散步,慢跑,骑车,游泳,跳舞;第6、定期的筛查,每年到医院做一次评估,早发现早干预,防止其发展;第7、用抗氧化应激药物;第8、是改善微循环;第9、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戒烟。以上措施实际上都是为了减少糖尿病对于神经系统的损伤,减少出现血管的硬化、狭窄的概率,有助于缓解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
语音时长 01:36

2020-03-16

57367次收听

血糖7.1是糖尿病吗
如果检查血糖值为7.1,但是没有糖尿病的症状,而且也没有高血糖史。只依靠血糖值并不是诊断为糖尿病。餐后2小时测血糖值大于11时,会被确诊为糖尿病。除了要进行血糖检查,还要进行糖耐量测试,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
糖尿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糖尿病患者有慢性并发症的表现以及急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那么急性病发症主要是表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高血糖高渗,也就是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而多尿,多饮,多食以及体重下降,这症状在短时间内加重或者以前没有症状,在短时间内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的症状,口渴比较明显,或者是正在出现一个神经精神行为异常,或者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危及生命。慢性并发症可能会出现一些视力的模糊,视物模糊,乏力,精神差,皮肤瘙痒,手脚麻木或者一些感觉减退或者是痛觉敏感,甚至有异形感或者是有刀割样的感觉,或者针刺样的感觉,闪电样的感觉等等一些感觉的异常,那么还可能出现一些,比如说心慌,乏力或者头昏,一些脑梗塞或者是心肌缺血的一些临床表现,就是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一些表现。
语音时长 01:44

2019-12-09

50690次收听

01:40
血糖高是糖尿病吗
血糖高是不是糖尿病,这个应该是一个伪命题,只要超过标准了,肯定是糖尿病。但是即使血糖没有达到7.0,但比如说空腹在6.1以上,这部分也是血糖高,是不是糖尿病,可能还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比如通过糖耐量试验,还是在进食以后或者是任意时候的血糖。如果超过11.1,还是要诊断糖尿病。所以血糖高是不是糖尿病,可能要看具体的数值和次数。当然有很多病人可能都在问,是不是糖尿病人一定血糖高,实际上在控制理想以后,应该更接近于正常人的血糖水平。所以血糖高,看高到什么值,如果超过诊断标准,显然它是糖尿病。
为什么选择手术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早在我国《黄帝内经》中就有对糖尿病论述,称其为“消渴”。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糖尿病的病因仍然不清楚,目前对糖尿病的治疗实质上都是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