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肠瘘患者治疗过程中导致发热的原因

56873次浏览

肠瘘患者治疗过程中导致发热可能与感染、炎症反应、手术并发症、营养代谢紊乱、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肠瘘是肠道与其他器官或体表之间的异常通道,治疗期间发热需警惕感染性并发症。

1、感染

肠瘘导致肠内容物外漏,可能引发腹腔或伤口感染。细菌通过瘘口侵入腹腔,可能诱发局部脓肿或全身性败血症。患者可能出现寒战、高热、腹痛加剧等症状。需通过血常规、影像学检查明确感染灶,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感染药物,必要时进行引流或清创处理。

2、炎症反应

肠瘘本身可激活全身炎症反应,治疗过程中的创伤可能加重炎症介质释放。患者可能出现持续低热伴C反应蛋白升高,需与非感染性发热鉴别。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等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症状,同时监测炎症指标变化。

3、手术并发症

肠瘘修复术后可能出现吻合口瘘、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导致吸收热或继发感染。术后3-5天内体温波动属于常见现象,但持续高热需警惕并发症。需通过腹部CT等检查评估,必要时行二次手术修补,术后使用注射用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4、营养代谢紊乱

肠瘘患者常伴消化吸收障碍,治疗期间营养支持不足可能引发代谢性发热。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均可影响体温调节。需通过肠外营养补充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制剂如短肽型肠内营养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药物反应

治疗中使用的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可能引起药物热,通常表现为用药后7-10天出现无明确感染灶的发热。需详细记录用药史,停用可疑药物后体温多可恢复正常,必要时更换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替代药物。

肠瘘患者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日测量4-6次并记录波动曲线。保持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使用造口护理粉预防皮炎。营养支持以高蛋白、低渣饮食为主,分次少量进食。适当活动促进肠蠕动,但避免腹压增高动作。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完善血培养、影像学等检查明确病因。

相关推荐

什么是双套管
双套管是一种医疗设备,主要用于胃肠减压、引流或灌洗,由内外两层管道组成,外层管用于固定或保护,内层管用于输送或引流。
肠内营养支持在肠瘘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肠内营养支持是肠瘘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有助于维持患者营养状态、促进瘘口愈合、减少并发症。肠瘘患者因消化液外漏导致营养吸收障碍,肠内营养能直接提供肠道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有保护肠黏膜屏障、调节免疫功能、改善代谢状态、降低感染风险、缩短住院时间等作用。
肠瘘该怎么进行治疗
肠瘘可通过保守治疗、营养支持、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肠瘘通常由腹部外伤、肠道炎症、术后并发症、肠道肿瘤、放射性肠炎等原因引起。
双套管治疗肠瘘的利与弊
双套管治疗肠瘘具有促进引流、减少感染风险的优点,但也存在局部刺激、护理复杂等缺点。肠瘘是指肠道与其他空腔脏器或体表之间的异常通道,需根据瘘口位置、感染程度等因素选择治疗方案。
肠瘘有什么症状
肠瘘的症状是非常多的,比如感染、营养不良、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会觉得食物、气体,严重的还有肠液跟胆汁排出来,肛口糜烂肿胀等,建议发现这些症状的时候,就需要及早的去医院做检查,确诊以后需要配合医生用药,这样可以让身体早日康复起来。
什么是肠瘘
肠瘘是指在肠与其他器官,或肠与腹腔、腹壁外有不正常的通道,前者称内瘘,后者为外瘘。肠瘘造成肠内容物流出肠腔而引起感染。体液丢失、营养不良和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通俗的说,肠瘘就是肠子破了,肠液外溢而引起腹腔感染出血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所以瘘字是病字头,表明肠瘘也是一种病。所以在外科医生的眼中,其实肠瘘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病,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治疗起来有难度的一种病。因为肠液外溢进入腹腔,肠液中有大量的细菌、消化酶,胆盐等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它会刺激腹膜,而引起机体强烈的反应。在肠瘘发生的初期,会出现严重的感染、休克和呼吸功能障碍等多脏器的功能障碍。所以肠瘘是目前外科治疗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的疾病。
语音时长 01:48

2018-11-29

56781次收听

肠瘘严重吗
肠瘘本身可以经历四个阶段。第一,炎症期。主要发生在创伤或者手术后的一周以内,由于肠内容物经过肠壁缺损的漏出,对瘘口周围产生刺激,引起局部腹膜炎症的反应。第二,局限性脓肿期,多发生于肠瘘发病后的7到10天,主要是急性肠瘘引起的腹膜炎症反应,腹腔内纤维素的渗出,大网膜包裹,肠瘘周围器官的黏连等等,而形成局限性的脓肿。第三,瘘管形成期,在脓肿没有人为的引流情况下,可以发生破溃。然后破溃之后脓腔可以通向体表或者周围器官,从肠壁的瘘口到腹壁或者是其他器官瘘口处形成异常的通道,然后经过此通道流出。第四,瘘管闭合期。随着全身情况的改善和有效的治疗,瘘管内容物引流通畅,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逐渐的消退,以及纤维组织增生,瘘管可能最终被肉芽组织填充而愈合。肠瘘出现以后,除了原有的疾病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外,肠瘘本身也会引起一系列的特有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包括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营养不良,消化酶的腐蚀作用,感染以及器官功能障碍等等。根据瘘口的位置、大小、流量以及原有疾病的不同,对机体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瘘口小,位置低,流量少的肠瘘引起的全身病理改变比较小,对于高位、高流量的瘘,则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比较明显,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
语音时长 02:18

2018-11-29

58066次收听

肠瘘手术后多久能好
肠瘘主要发生在腹部的手术后,是术后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的病因是术后腹腔感染、吻合口裂开、肠管血运不良造成。通常肠瘘一般有以下四个病理改变分期,典型的肠瘘的发生发展一般经过这四个阶段,相继出现以下的病理改变。一、腹膜炎期,主要发生在创伤或者是手术后的一周以内,由于肠内容物经过腹肠壁缺损处漏出,对瘘口周围产生刺激,引起腹膜炎症反应。二,局限性脓肿,多发生在肠瘘发病后的7到10天。由于急性肠瘘引起腹腔炎症反应,腹腔内纤维素渗出,大网膜的包裹而形成的局限性脓肿。三,瘘管形成期。上述脓肿在没有人为的引流情况下,可能发生破溃,然后使脓腔通向体表或者是周围的器官,从肠壁篓口至腹壁或其他的器官篓口处,形成固定的异常通路,而经过此通道流出。第四,瘘管闭合期。随着全身情况的改善和有效的治疗,肉管内容物引流通畅,周围组织炎症反应消退,以及纤维组织增生,瘘管最后被肉芽组织充填,并形成纤维瘢痕而愈合。肠篓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消化道术后并发症。鉴于要经过以上四个阶段,所以究竟多长时间可以得到明显的缓解,或者是肠瘘可以治愈,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决定,一般病程都比较长,往往会超过几个月的时间。
语音时长 02:04

2018-11-29

50245次收听

肠瘘和肠穿孔区别
肠瘘是指肠管之间,肠管与其他的脏器或者体外出现病理性通道,造成肠内容物流出肠腔,引起感染,体液丢失,营养不良和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肠瘘可以分为内篓和外篓两类。而肠穿孔是指肠管病变穿透肠管壁导致肠内容物溢出至腹膜腔的过程,是许多肠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引起严重的弥漫性腹膜炎,主要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胀、腹膜炎等症状,体征严重可导致休克和死亡。肠篓和肠穿孔的区别也在于肠瘘发病原因,常见原因有手术、创伤、腹腔感染、恶性肿瘤、放射线损伤、化疗以及肠道炎症与感染性疾病等方面。肠瘘的发生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分期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经历腹膜炎症期、局限性脓肿期、瘘管形成期、瘘管闭合期而引起的一些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营养不良,消化酶的局部的腐蚀作用,腹腔感染,通常这些可以按照内科的或者药物的保守治疗,有时候可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当然一部分的肠篓也是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而肠穿孔通常发生在消化道溃疡、炎症性的肠道病、肠道憩室、肠道的肿瘤,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绞窄性的肠梗阻或者自发性外伤性的肠穿孔,通常发病比较急,发病比较重,一般是需要外科的急诊手术才能够解决。
语音时长 02:22

2018-11-29

55481次收听

怎么预防肠瘘
肠瘘75%到85%是因为手术而引发的,所以预防术中某些并发症是预防肠瘘的关键。第一,病理性肠瘘通常于出院后的三个月到半年复诊,检查原发病,比如肠结核、克罗恩病等。因创伤所致的肠瘘,再有腹部症状时应来院诊治。第二,预防各种急慢性的腹腔内炎症的发生。第三,要掌握好手术的时机,及时准确的手术治疗胃穿孔,阑尾炎,肠梗阻等胃肠道的一些疾病。第四,术中肠壁缝合要正确,避免损伤肠管及其影响肠管的血运。第五,避免腹腔内脓肿的发生。比如在治疗过程中要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要充分吸引或彻底冲洗膈下区、腹腔、盆腔内贮存的漏出液或脓液,要放置引流管,引流要恰当。第六,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要及时正确的处理和治疗腹腔炎症,腹腔手术时止血要彻底,防止血肿形成,尽量缩短肠等内容物暴露在腹腔外的时间,洗净手套上的滑石粉,避免异物带入腹腔,组织结扎要少以及正确的使用腹腔引流管。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和手段,要把肠瘘发生率降到最低,因为一旦发生肠瘘,在治疗上也是比较头痛的问题。治疗周期比较长,患者也是比较痛苦的。
语音时长 02:20

2018-11-29

57956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