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日常防癌十招

59786次浏览

日常防癌主要有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日晒、减少接触致癌物、接种防癌疫苗、定期体检、保持良好心态、注意食品安全等方式。癌症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癌症风险。

1、保持健康体重

超重和肥胖与多种癌症风险增加有关,如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和炎症因子可能促进肿瘤生长。建议通过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将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之间。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全谷物和膳食纤维。

2、戒烟限酒

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可导致肺癌、喉癌、膀胱癌等。长期吸烟者患肺癌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5-30倍。酒精代谢产物乙醛会损伤DNA,增加肝癌、食管癌等风险。建议完全戒烟,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3、均衡饮食

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等植物性食物,其中含有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具有抗氧化作用。限制红肉和加工肉制品摄入,每周红肉不超过500克。避免高温烹调产生的多环芳烃等致癌物,少吃腌制、熏制食品。

4、适量运动

规律运动可调节激素水平,增强免疫功能,降低乳腺癌、结肠癌等风险。建议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或75-150分钟高强度运动。避免久坐,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运动损伤。

5、避免过度日晒

紫外线辐射是皮肤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最强时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使用防晒霜,选择SPF30以上、广谱防晒产品,每2小时补涂一次。戴宽檐帽和太阳镜,穿防晒衣物。避免使用日光浴床。

6、减少接触致癌物

注意职业防护,避免接触石棉、苯、砷等工业致癌物。家庭装修选择环保材料,新装修房屋充分通风。注意室内空气质量,减少厨房油烟吸入。妥善处理电子废弃物,避免重金属污染。不食用霉变食物,减少黄曲霉毒素暴露。

7、接种防癌疫苗

乙肝疫苗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降低肝癌风险。人乳头瘤病毒疫苗能预防HPV感染,减少宫颈癌、口咽癌等发生。建议适龄人群按计划接种疫苗。疫苗接种后仍需定期进行癌症筛查,不能完全替代其他预防措施。

8、定期体检

癌症筛查可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建议根据年龄和风险因素选择合适的筛查项目,如乳腺X线摄影、宫颈细胞学检查、结肠镜检查等。高危人群可考虑低剂量螺旋CT等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不要讳疾忌医。

9、保持良好心态

长期精神压力可能影响免疫功能,增加癌症风险。学会压力管理,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证充足睡眠,每天7-8小时。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精神生活。

10、注意食品安全

选择新鲜食材,避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蔬菜水果充分清洗,减少农药残留。肉类、海鲜等要彻底煮熟。使用安全的食品容器,避免塑料制品高温加热。注意食品储存条件,防止微生物污染。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厅。

防癌需要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建议根据个人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防癌计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注意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如持续咳嗽、异常出血、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等要及时就医。防癌措施要科学合理,不要轻信偏方或过度预防。与家人朋友一起践行健康生活,相互监督鼓励,共同降低癌症风险。

相关推荐

化疗picc管
化疗PICC管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主要用于长期化疗药物输注。PICC管可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损伤,降低药物外渗风险,适用于需要多次化疗的患者。
胃积水有可能是癌吗
胃积水可能是癌症的表现之一,但更多情况下与其他非癌性疾病有关。胃积水通常由胃排空障碍、幽门梗阻、慢性胃炎、胃部手术并发症或恶性肿瘤等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化疗手脚发黑怎么回事
化疗后手脚发黑可能与药物色素沉积、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肝功能异常、药物过敏反应或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化疗药物如氟尿嘧啶、顺铂等可能导致皮肤色素沉着,通常表现为手脚等末梢部位颜色加深。部分患者可能伴随皮肤干燥、脱屑或轻微刺痛感,严重时可出现皮肤溃疡或甲床分离。
化疗当天可以回家吗
化疗当天是否可以回家需根据化疗方案和患者身体状况决定。部分静脉化疗后若无严重不良反应可当日回家,但部分高强度化疗或患者体质较差时需留院观察。
做完爱后有粉红色分泌物是癌吗
做完爱后有粉红色分泌物不一定是癌,可能是宫颈炎、阴道黏膜损伤、排卵期出血、子宫内膜息肉或宫颈癌等疾病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1、宫颈炎宫颈炎可能导致性交后出血,常伴有分泌物增多、异味等症状。可能与细菌、支原体等感...
腰椎肿瘤属于癌症吗
腰椎部位肿瘤有可能会是癌症,具体的需要到医院进行诊断并治疗。腰椎部位发现肿瘤有可能是癌症,比如腰椎部位原发骨肿瘤,或腰椎转移性骨肿瘤,都可以导致癌症发生,或也有可能是腰椎血管瘤、脂肪瘤等一些良性病变。具体是不是癌症,需要尽早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然后进行系统治疗。如果确诊是一个良性肿瘤,这个时大可不必担心,有时可以自动消失,也可以配合一些中药调理。如果发现是一个恶性腰椎肿瘤,或者是一种腰椎转移,就是确诊是一个癌症的,这时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特别是进行手术的切除加放化疗的结核治疗,来达到疾病至痊愈的目的。
语音时长 01:21

2021-12-30

70838次收听

02:03
癌症转移了化疗有用吗
癌症转移就是癌细胞从最开始出现癌症的位置跑到其他的部位,分为近处的转移和远处的转移。临床上分类的时候,主要考虑局部的淋巴结的转移,再是远隔的转移。一旦癌症发生转移,说明已经丧失手术的机会,手术治愈的机会。此时可选择的方法包括化学药物的治疗,就是所谓的化疗,另外还有免疫治疗,一些中医中药的治疗等等。癌症转移之后,还要考虑化学药物治疗。目前,化学治疗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不同的肿瘤,同一个肿瘤的不同组织类型,化疗的效果不一样。总之,化疗对于癌症转移,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02:20
癌胚抗原5.85正常吗
癌胚抗原一般情况下在5以下,5.85比正常值稍微高一点,是正常的高线。从数值的绝对性来说,是不正常的数值。5.85的数值多见于身体的慢性的炎症性疾病,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也可能会出现癌胚抗原稍微高一点的情况。在慢性炎症性疾病当中,多见于消化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另外,像呼吸系统的慢性炎症,慢性支气管炎,妇科的盆腔炎,还有风湿免疫性疾病,往往癌胚抗原会稍微高一点。像5.85的情况,首先还是考虑身体的慢性疾病。如果患者有癌症家族史或不良生活习惯,建议再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
02:10
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怎么区分
从临床上看,如果身体的肿块摸上去肿块比较光滑,活动度比较好,一推能够活动,而且肿块也不是特别硬,则为良性肿瘤的可能性比较大。反之,如果肿块和周围的边界不是很清楚,肿块比较硬,不好推动、活动度差,而且肿块处的皮肤捏不起来,则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大。从组织病理学的角度来说,恶性肿瘤往往在细胞病理学的角度来说,能够见到细胞核的浓缩,良性肿瘤则见不到该情况。从基因的筛查角度来说,恶性肿瘤可能见到一些癌症驱动基因的表达,良性肿瘤则没有。
02:20
癌症1a期与1b期区别
1a期与1b期是癌症分期的一种方法,其被称为TNM分期。就是一种病理学的概念,反映了癌症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处于哪个级,哪个阶段。根据这个阶段的分期,采取更合适的治疗。T就是肿瘤的大小。比如T1,T1又分为两期,就是T1a期,1b期。T是肿瘤大小,比如在0.5厘米以下,可能就放在1a期;如果在0.5厘米以上,或在2厘米以下,此时可能放在1b期。总之,1a期和1b期,都是按照肿瘤大小来划分的。1b期要比1a期的肿瘤,直径要大0.5~1厘米左右。
01:47
化疗病人脱发怎么治
预防脱发可以使用冰帽,使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在毛发生长细胞当中的分布。患者也可以自己做相应的心理调适,而且脱发是一个可逆性的过程,在化疗结束后头发都能够重新生长出来。化疗期间脱发往往困扰着很多女病人,了解化疗掉头发的特性有助于癌症病人或者家属做好感情和心理的准备。毛发是代谢比较旺盛的细胞类型,化疗应用的细胞毒药物会损伤头发。但在化疗药物停止之后,毛发会重新再生长,不会造成不可逆的脱发。
早期肺癌的筛查流程
早期肺癌进行增强、穿刺、活检或者是肿瘤基因的检测、肿瘤标记物这一检测,然后进一步明确病情。早期肺癌筛查的流程主要是先去体检中心或者医疗机构进行挂号或者预约,然后按时间去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检查完以后,影像科大夫根据这个影像的表现,如首次检查发现一个明确的一公分以上的结节,这个就是一个重点的进一步检查的对象。如果在一公分以下,也分几种情况,如5毫米以下实性结节可以年度复查,5毫米以下如果一个非实性结节,如纯磨玻璃结节,进行一个年度的复查就OK了,如果5毫米一个混杂性的结节,应该重点关注一下,混杂性的结节可以提到六个月到一年进行一次复查,磨玻璃结节和混杂结节如果在一年或者是半年到一年之间进行复查以后,发现实性成分增加或是出现实性成分,就高度提示恶性的可能比较大。如果实性结节也发现有增长,就需要进一步检查,去明确一下性质,5到10公分的结节要3到6个月进行复查,如果有如气管血管聚拢征、有小泡征、有短粗的毛刺,还有如胸膜凹陷征,就强烈提示,即使是5到10公分,这种情况应进一步检查,去明确诊断。如果没有就再改为一年一复查。这就是早期肺癌筛查一个初步的流程,当然具体的情况,要根据大夫给患者的具体的建议。
语音时长 01:03

2019-05-24

59414次收听

肺癌发病几率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一个恶性肿瘤,每年全世界死亡人数可以达到140万甚至16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大概18%左右,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一个特点。英国有著名的一个教授曾经预言,如果中国不及时的控制吸烟以及空气污染,那么到2025年,每年可能肺癌发病的患者估计会超过100万。我国大约75%左右的肺癌的患者在就诊的时候基本已经是中晚期了,因此我国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只能达到百分之十几,这一现状与缺乏早期肺癌筛查有关,因此,进行科学的早期肺癌的筛查,对我们国家的一个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会有一个明显的贡献。
语音时长 01:06

2019-05-24

59996次收听

得病后越早用放疗越好对吗
只要诊断癌症越早用放疗越好,发现越早它摧毁用的能量,治疗的范围就越小,能量就越低,它对周围的影响很小。跟导弹打目标原理一样,十个人用小弹头,10万人用中弹头,那1000万人,虽然可以把人炸死,周围产生的次生灾害,地震、海啸、云山雾罩、乌烟瘴气,其实是越早越好。但是现在更多的病人是外科开不了刀,然后病人没办法才想到有放疗,来碰碰运气。其实他没意识到放疗的优势是无创,需要让患者感到这个手段如此的有效。很多病人治疗以后不痛不痒,三五次躺在床上,耳机戴上听音乐,治疗以后下床,该干嘛干嘛,几次做完就好了。这样一种方式就进入一种真正是癌症治疗的无忧无痛状态,应该全面推广,特别中国更多是老年病人。但现在第一手证据的时候,还要谦虚一点,老年人开不了刀得到的结果都跟手术一样,自然年轻人如果愿意选这个方法。还有一个问题当然要考量,如果一个50岁的或者40岁的一个早期病灶的患者,能够接受开刀和放疗,放疗有第二个问题要思考,它还有一定的放射线,有致癌性,但致癌性很低,但仍然有风险。如果年龄极轻,过后还有几十年,那就避免这种一点点的风险。身体又好,开刀又有利,这就是在对每一个病人都要去思考多种因素。那么八九十岁、七八十岁的老人,他的自然生存时间10年、20年,这时致癌的概率很低,或者它致癌再治也不难。所以,为什么先把这样一些人群作为拿出证据的主要对象,也是从治疗过程和未来后续效应,还有放射线有一些致癌的风险来考量。
语音时长 06:39

2019-04-18

57367次收听

放疗后护理需要吗
放疗后患者就可以回家,根据年纪大的情况,在冬天保暖、防感冒、加强营养。不同的部位,放疗以后不像手术,围手术期管理、抗菌素、感染,基本不存在。根据身体的不同器官的状态,有的对症支持处理,都非常简单就能解决问题。
语音时长 06:11

2019-04-18

57541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