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颅内血肿的术后处理

58510次浏览

颅内血肿术后处理主要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控制颅内压、预防感染、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等措施。术后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减少并发症

1、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24-48小时内需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重点关注瞳孔变化及意识状态,每小时记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使用心电监护仪动态观察心律变化,警惕脑心综合征发生。对于开颅手术患者,需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及脑脊液漏体征。

2、颅内压管理

常规使用甘露醇注射液或呋塞米注射液进行脱水降颅压治疗。保持床头抬高30度体位,维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在30-35mmHg范围。对于顽固性颅内压增高患者,可考虑使用巴比妥类药物如苯巴比妥钠注射液进行脑保护治疗。监测血清电解质防止脱水过度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3、感染预防

术后预防性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三代头孢菌素。严格无菌操作进行切口护理,观察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对于脑室外引流患者,每日更换引流袋并监测脑脊液性状。监测体温变化,出现发热时及时进行血培养及脑脊液检查。

4、营养支持

术后24小时后开始肠内营养,首选短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需留置鼻胃管,采用持续泵入方式给予营养液。定期监测血清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逐步过渡到经口饮食时,应从糊状食物开始训练吞咽功能。

5、康复训练

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开始床边康复,包括肢体被动活动及体位摆放。针对偏瘫患者使用电动起立床进行站立训练,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言语治疗师介入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及构音障碍训练。出院前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制定家庭康复计划。

术后恢复期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导致血压波动。饮食应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软质食物,少量多餐。家属应学习基本护理技能,包括翻身拍背、肢体按摩等方法。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吸收情况,遵医嘱逐步调整脱水药物用量。出现头痛加剧、呕吐或意识改变时需立即就医。康复训练需坚持3-6个月,配合针灸、高压氧等辅助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重塑。

相关推荐

颅内血肿的鉴别诊断是怎样的
颅内血肿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慢性硬膜下血肿等类型。鉴别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常见病因有外伤、高血压、血管畸形等。1、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多由颅骨骨折导致...
婴儿颅内血肿的自然转归
婴儿颅内血肿的自然转归与血肿类型、部位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部分小型血肿可自行吸收,但多数需医疗干预。婴儿颅内血肿可能由产伤、凝血功能障碍、外伤等因素引起,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性质。硬膜下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若体积较小且无...
02:09
脑袋摔了怎么判断有没有颅内出血
如果在摔伤之后有一过性的意识不清,且清醒之后有比较剧烈的头疼,还伴有恶心、呕吐的情况,这时有可能发生了颅内出血。如果患者摔伤比较重,且不能判断是否有颅内出血,我们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头颅ct检查。头颅ct检查对大部分颅内出血都是比较敏感的,可以明确患者有没有脑内的出血、硬膜外的血肿或者硬膜下的血肿。还有一些患者,出血是少量的慢慢渗血,在刚刚外伤后进行ct检查不容易发现,随着出血量的增加和出血的累积,才能在ct上明确发现,这时有可能形成慢性的血肿。所以外伤之后,我们还是需要动态观察迟发直发性出血,特别是中老年人,慢性的出血可能性是相对比较大的。
颅内血肿怎么治
颅内血肿就是颅内压增高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所以治疗上要根据颅内血肿的大小和位置决定治疗方案。如果出血量小,没有引起颅内压增高,机体在可控颅内压调节范围之内,这个时候动态复查头部CT,运用药物保守治疗即可,卧床休息1-2周,注意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改变,普通饮食,多数患者经数周后即可正常工作。如果血肿量较大,引起颅内压增高,甚至引起生命体征急剧的改变,比如血压高,心率慢,意识障碍等这个时候就必须立即手术。手术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颅内压正常,关注生命体征情况变化,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情况,定期监测颅内压变化情况,术后意识慢慢恢复,还需进行康复训练,恢复日常生活活动。
语音时长 01:43

2020-01-09

66387次收听

颅内出血的症状有哪些
颅内出血的症状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另外脑出血症状还有头痛,呕吐,精神症状,烦躁不安,疑虑,失语,高热,昏迷,头晕,频繁呕吐,走路不稳,讲话不清等。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内出血的常见原因,多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破裂出血引起,出血量较少,可以给予保守治疗,出血量大,可以考虑给予钻孔引流手术或开颅手术血肿清除。另外脑内血管异常,如动脉瘤破裂出血,脑血管畸形引起的出血,如果出血量较大,也可以形成脑内血肿,这时要给予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可以考虑给予介入治疗或开颅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34

2019-12-26

59408次收听

颅内感染早期症状是什么
颅内感染早期症状,从全身症状,患者可有发热、全身酸痛等不适。颅内感染是很严重的,常见于开颅术后,以及身体抵抗力下降、感冒、肺炎等情况下细菌可以入侵到颅内,导致出现颅内感染。颅内感染可以引起高热,另外可以引起四肢抽搐、惊厥,同时,会导致颈项强直,严重的可以引起意识混乱,导致昏迷,甚至危及到生命。颅内感染是属于比较严重的疾病,需及时的检查诊断。对于颅内感染,分为脑炎、脑膜炎或脑脓肿。脑炎患者多数是一个局灶性的症状,包括癫痫、偏瘫、失语等,脑膜炎患者由于它感染刺激脑膜,患者往往有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包括颈项强直。对于脑脓肿患者,往往是全身性感染,包含有局灶的神经损害表现。所以临床上所说的颅内感染,往往多数是指的这种非特异性的颅内感染,主要是说病原体侵入到颅内,导致这些脑组织的感染。
语音时长 02:08

2019-12-26

67180次收听

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
颅内感染的治疗首先要控制全身症状,然后做病原学诊断,选择对致病细菌最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采用穿刺引流、开颅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急性期脑脓肿,不能使用类固醇激素药物,这类药物会降低抵抗力;应选用广谱抗菌素治疗,使用三周以上;如果做过手术,可使用两周以上。穿刺引流: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可将脑内的脓液引流,同时坏死的脑组织也可引流出来,之后用抗生素液冲洗脓腔,使脓腔缩小。开颅手术治疗:颅内有无法引流的异物、坏死组织时,需考虑开颅手术治疗,将脓液及其周边坏死的组织、异物等取出。
语音时长 01:34

2019-12-26

59356次收听

轻微颅内出血有什么症状
如果说脑部受了外伤或者是患了某些疾病,就有可能发生轻微颅内出血的情况。轻微颅内出血会导致多种症状,比如恶心呕吐,昏昏欲睡,头痛头晕,肢体麻木,说话吐字不清,视力模糊等。
什么是外伤性颅内血肿
外伤性颅内血肿是指头部受暴力撞击之后,造成颅骨骨折、硬脑膜血管破裂、静脉窦破裂、脑皮质挫裂伤以及脑深部血管破裂等等,而造成的出血。颅内血肿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比例大约在10%左右,占重度颅脑损伤的将近一半左右。出血积聚在颅内某个部位,随着血肿体积的不断增大,使临床症状渐进性加重,从而引起颅内压增高。颅内血肿所导致的危险程度取决于出血的速度、出血量、出血部位以及合并脑水肿的程度。早期及时清除血肿,可以明显的改善预后。它的血肿分类,根据血肿的来源以及部位,将血肿分为硬脑膜外的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多发性血肿。根据血肿形成的时间,分为急性血肿、亚急性血肿,慢性血肿和迟发性血肿。急性血肿是指伤后72小时以内发生的血肿。亚急性血肿是指伤后三天至三周发生的血肿。慢性血肿是伤后三周以上发生的血肿,而迟发性血肿是指伤后初期颅脑ct检查没有发现血肿,而在以后复查ct时出现的血肿,或者说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其他部位又出现血肿。迟发性血肿高峰是在伤后24至72小时。
语音时长 01:59

2018-12-13

51744次收听

颅内血肿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对超早期手术的病人,应提防再出血的可能。Brott等前瞻性研究证明,至少有38%的病人在发病后的第一个24h内,脑实质血肿体积继续增长超过33%,证实了脑血肿形成并非一过性的。血肿扩大常发生于起病后24小时以内,其直接原因为病变部位血管存在活动性出血或早期再出血。
颅内血肿特殊定位性临床症状
除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体温升高及血压升高外,主要表现为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性偏盲和偏瘫侧凝视麻痹等四偏的一种或多种表现,优势半球病变可有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