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的检查化验

51224次浏览

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可通过食管测压、胃镜检查、食管钡餐造影、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阻抗监测等方式确诊。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可能与贲门失弛缓症、硬皮病、胃食管反流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反酸、烧心、吞咽困难等症状。

1、食管测压

食管测压是诊断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的金标准,通过导管测量食管各部位压力变化。检查可明确括约肌静息压是否低于正常值,同时评估食管蠕动功能。检查前需禁食6小时,过程中可能出现轻微恶心感。

2、胃镜检查

胃镜能直接观察食管黏膜损伤程度,排除肿瘤、溃疡等器质性病变。镜下可见贲门松弛、食管炎等表现,必要时可进行组织活检。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术后2小时禁食水,可能引起短暂咽喉不适。

3、食管钡餐造影

通过吞服钡剂在X线下观察食管形态和蠕动功能。可发现钡剂反流、食管扩张等异常,适用于无法耐受胃镜者。检查需空腹4小时,完成后需多饮水促进钡剂排出,可能出现短暂便秘

4、24小时食管pH监测

将pH监测探头置入食管下端,记录24小时内胃酸反流频率和持续时间。可量化评估反流严重程度,鉴别生理性与病理性反流。检查期间需正常饮食但避免碳酸饮料,可能引起轻微异物感。

5、食管阻抗监测

通过多通道阻抗导管检测食管内液体和气体运动,能识别酸性/非酸性反流。对非糜烂性反流病诊断价值较高,常与pH监测联合使用。检查前3天需停用抑酸药,导管放置可能引发短暂胸骨后不适。

确诊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后,建议避免高脂饮食、巧克力、咖啡等降低括约肌压力的食物,进食后2小时内不宜平卧。睡眠时可抬高床头15-20厘米,肥胖者需控制体重。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呕血、消瘦等报警症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推荐

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的饮食注意事项
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患者需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加重反流症状。饮食注意事项主要有减少高脂食物摄入、限制刺激性食物、选择易消化食物、控制进食量、调整进食姿势等。
怎样预防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
预防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控制体重、改善生活习惯、避免特定药物刺激及定期胃肠检查等方式实现。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可能与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等疾病相关,需结合个体情况综合干预。
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应与哪些病症相鉴别诊断
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需与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裂孔疝、硬皮病食管病变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相鉴别。这些疾病均可表现为吞咽困难、反酸等症状,但发病机制和辅助检查结果存在差异。
食管肿瘤早期症状
食管肿瘤早期症状主要有吞咽不适、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体重下降、声音嘶哑等。食管肿瘤可能与长期吸烟饮酒、胃食管反流病、饮食习惯不良、遗传因素、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述症状。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通过胃镜检查明确诊断。
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的检查
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的检查主要有食管测压检查、胃镜检查、食管钡餐造影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阻抗监测等。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可能与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硬皮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反酸、烧心、吞咽困难等症状。
食管溃疡怎么办
食管溃疡主要是胃酸反流入食管,刺激食管粘膜,引起来的食管溃疡。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到正规公立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检查,明确诊断,查明原因,由专科医生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药物和对症等方法治疗,效果比较好。同时,也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患者要注意饮食,饮食要规律,吃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忌生冷、辛辣、坚硬、粗糙、不易消化、过凉或过热等食物,戒烟戒酒;避免服用非甾体类等容易损伤食道和胃黏膜的药物;避免着急上火,保持心情愉悦。抑制胃酸的药物主要是,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抗酸的药物主要是能中和胃酸,可以选用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镁,饭后30分钟口服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可以用西沙比利,主要是起到防止溃疡复发,抑制胃酸分泌。
语音时长 01:24

2020-02-17

60000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