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肾功能衰竭
药物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因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直接或间接损害肾脏导致的肾功能急剧或缓慢减退。常见诱因包括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造影剂、化疗药物等,临床表现为少尿、水肿、血肌酐升高等。需立即停用肾毒性药物并就医干预。
1、抗生素相关肾损伤
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注射液、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拉定胶囊可能通过肾小管毒性引发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茶色尿、腰背酸痛,实验室检查可见尿NAG酶升高。治疗需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行血液净化,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纠正贫血。
2、非甾体抗炎药损害
长期大剂量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药物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肾髓质缺血。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尿量减少、血尿素氮升高。治疗需立即停药并静脉补液,严重者需用呋塞米注射液利尿,监测电解质平衡。
3、造影剂肾病
碘海醇注射液等含碘造影剂可能引发肾血管收缩及氧化应激损伤,常见于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表现为造影后48小时内血肌酐上升超过25%,可遵医嘱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抗氧化,配合生理盐水水化治疗。
4、化疗药物肾毒性
顺铂注射液等铂类制剂易蓄积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临床可见低镁血症、范可尼综合征。治疗需严格水化利尿,监测尿β2微球蛋白,必要时使用氨磷汀注射液保护肾功能。中药制剂如尿毒清颗粒可能辅助改善症状。
5、中草药相关肾损害
含马兜铃酸的关木通、广防己等药材可能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表现为贫血伴肾小管性蛋白尿。确诊需肾活检,治疗以停用可疑药材为主,可配合百令胶囊调节免疫,严重纤维化患者需肾脏替代治疗。
预防药物性肾衰竭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老年人、脱水患者及慢性肾病者应调整剂量。用药期间监测尿常规及肾功能,避免肾毒性药物联用。日常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控制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基础病,发现尿量异常或水肿应及时就医。恢复期建议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适量补充复方α-酮酸片以减少氮质血症。
相关推荐
01:55
02:23
02:28
01:52
0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