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肠的症状表现
漏肠通常是指肠瘘,主要表现为肠内容物异常外漏、局部皮肤刺激症状、感染症状、营养不良及水电解质紊乱。肠瘘可能由腹部外伤、肠道炎症、手术并发症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瘘口位置和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治疗。
1、肠内容物外漏
肠瘘最典型表现为肠液、气体或粪便经异常通道排出体外或进入其他器官。小肠瘘可能排出黄色消化液,结肠瘘则可见成形粪便。外漏量取决于瘘口大小,高位瘘每日漏出量可超过1000毫升,低位瘘漏出量相对较少。患者需使用专用造口袋收集漏出物,并配合医生评估瘘口愈合情况。
2、局部皮肤刺激
肠内容物持续刺激瘘口周围皮肤会导致红肿、糜烂或溃疡。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可能腐蚀皮肤,引发剧烈疼痛。护理时需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严重者可选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敷料隔离渗出液。
3、继发感染征象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瘘口周围可见脓性分泌物。腹腔感染可能形成脓肿,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和压痛。医生可能开具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控制感染,必要时需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
4、营养代谢障碍
长期肠液丢失会导致低蛋白血症和体重下降,患者可能出现下肢水肿、乏力。高位肠瘘易引发低钾低钠血症,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治疗需通过中心静脉输注肠外营养混合液,稳定后可尝试经鼻肠管实施肠内营养。
5、器官功能受损
复杂肠瘘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如呼吸衰竭、急性肾损伤等。这类患者往往存在腹腔严重感染或脓毒血症,需住重症监护病房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同时使用注射用乌司他丁抑制全身炎症反应。
肠瘘患者应保持瘘口清洁干燥,每日测量漏出量并记录性状。饮食需遵循低渣高蛋白原则,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肠蠕动。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腹部CT评估吻合口愈合情况,恢复期可逐步增加鱼肉、蒸蛋等易消化食物。出现发热或漏出物突然增多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