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是什么
乳糖不耐受是指因体内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不足,导致无法完全消化乳制品中的乳糖,进而引发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的常见问题。主要有原发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发育性乳糖酶缺乏、家族性乳糖酶缺乏等原因。
1、原发性乳糖酶缺乏
原发性乳糖酶缺乏是最常见的类型,与基因遗传有关,多见于成年人。乳糖酶活性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导致摄入乳制品后出现腹痛、肠鸣等症状。可通过限制乳制品摄入或选择低乳糖产品改善症状,无须药物治疗。
2、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由小肠黏膜损伤引起,常见于感染性肠炎、克罗恩病等胃肠疾病。患者除乳糖不耐受症状外,可能伴随原发病的发热、呕吐等表现。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恢复期内应避免乳制品。
3、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为罕见遗传病,新生儿哺乳后即出现严重腹泻、脱水。需终身采用无乳糖配方喂养,严禁母乳或普通奶粉。家长需定期监测患儿生长发育指标,必要时补充葡萄糖电解质溶液防止脱水。
4、发育性乳糖酶缺乏
发育性乳糖酶缺乏多见于早产儿,因肠道发育不成熟导致暂时性乳糖消化障碍。症状随月龄增长逐渐缓解,过渡期可使用低乳糖奶粉,配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功能。
5、家族性乳糖酶缺乏
家族性乳糖酶缺乏具有明显家族聚集性,症状出现时间与严重程度存在个体差异。建议有家族史者进行基因检测,日常通过酸奶、奶酪等发酵乳制品替代鲜奶,必要时口服乳糖酶胶囊辅助消化。
乳糖不耐受患者应建立个性化饮食方案,优先选择添加乳糖酶的奶制品或植物奶替代品。日常可少量多次摄入乳制品测试耐受阈值,搭配谷物食用可延缓乳糖吸收。注意阅读食品标签避免隐藏乳糖成分,外出就餐时提前告知饮食限制。定期检查骨密度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长期乳制品摄入不足导致的骨质疏松。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常见腹泻有哪些腹泻
- 2 常见腹泻有哪些腹泻?
- 3 普通腹泻与艾滋腹泻区别
- 4 病毒腹泻和细菌腹泻哪个严重
- 5 腹泻是怎样的
- 6 如何引起腹泻
- 7 腹泻由什么引起
- 8 怎么知道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