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胆囊切除的后遗症

64245次浏览

胆囊切除后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腹泻、胆汁反流性胃炎后遗症,多数症状可通过饮食调整缓解。

胆囊是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器官,切除后胆汁持续流入肠道,缺乏食物刺激时可能引发脂肪消化不完全。高脂饮食后容易出现腹胀、腹泻,部分患者因胆汁酸刺激肠黏膜导致排便次数增多。术后早期肠道对胆汁的适应能力较差,可能出现一过性脂肪泻,通常3-6个月逐渐缓解。胆汁持续分泌可能改变肠道菌群平衡,增加肠道敏感度。

少数患者可能因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引发胆汁反流,出现上腹灼痛、反酸等症状。长期胆汁反流可能损伤胃黏膜,增加反流性食管炎风险。术后胆总管代偿性扩张可能诱发胆管结石,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或黄疸。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表现为持续腹痛伴消化不良。

建议术后初期采用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餐间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功能。烹饪选用橄榄油等易消化油脂,适量增加水溶性膳食纤维摄入。出现持续腹痛或体重下降需复查腹部超声,排除胆管结石或胰腺病变。术后1年内每3个月监测肝功能,关注胆汁酸代谢指标变化。

相关推荐

胆囊癌左下腹压痛怎么回事
胆囊癌患者出现左侧下腹部压痛,可能存在腹腔转移情况。胆囊癌晚期患者,会发生肿瘤细胞转移,主要以淋巴转移、血运转移、种植转移为主。当癌细胞脱落在腹腔时,就可能发生腹腔种植转移,患者有可能出现转移部位的疼痛症状。建议患者就医检查,通过腹部增强CT等检查项目,分析患者病情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可以考虑进行全身化疗治疗,尽量能够控制和稳定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另外,在检查过程中,也建议患者完善其他检查项目,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其他脏器组织病变情况,排除其他病变导致的左侧下腹部压痛,例如:泌尿系结石、肠炎等,避免漏诊其他病变情况发生。
语音时长 01:16

2020-12-23

83008次收听

胆囊癌做引流痛吗
胆囊癌患者做引流手术并不是特别疼痛。该手术主要用于晚期患者,对于胆囊癌晚期患者,由于病变发展广泛,和周围组织黏连,手术切除有困难,同时,患者出现胆汁排泄异常,出现黄疸症状。此时,就需要进行引流手术,通过放置引流管,将淤积的胆汁引流出来,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引流过程中会进行麻醉,所以,手术过程中患者不会有太明显的疼痛感觉,手术结束后,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疼痛感觉。另外,在手术后会放置引流管,患者在带管过程中,如果引流管受到牵拉,有可能出现疼痛症状,所以,需要患者在术后注意护理,减轻对引流管的牵拉,防止患者出现局部疼痛症状,也可以防止引流管脱出等情况发生。
语音时长 01:22

2020-12-23

81875次收听

患有胆囊癌能吃肉吗
胆囊在出现疾病之后,会造成患者的饮食受到影响,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这种疾病出现。避免造成消化功能受到危害,少吃一些油腻食物,不要吃油炸的东西,要全面进行调理,并且,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要注意合理进行保健,那么,胆囊癌能吃肉吗,吃什么比较好呢,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胆囊癌的诊断方法
胆囊癌患者根据病变的部位和深度可有多种多样的症状和表现,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多需要依据实验室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查、B型超声检查、彩色超声检查、CT检查等诊断方法。
胆囊癌的超声检查表现
超声是显示胆囊的最简单、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B型超声检查胆囊的表现包括息肉样变、弥漫性浸润性病变等等,晚期有附近淋巴结的肿大等等。
胆囊癌转移肝癌怎样饮食
肝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胆囊癌转移到肝上,说明病情已经非常严重,手术是胆囊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由于术后患者的身体往往是比较虚弱的,且术后也会有并发症,术后的护理和饮食是非常重要的,那下面一起来看一下胆囊癌肝转移后的饮食。
胆囊癌寒战高热的原因
胆囊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或只有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早期诊断很有困难,一旦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包块,黄疸等,病变已到晚期,其各种检查亦出现异常,因此,对于胆囊区不适或疼痛的病人,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有胆囊结石,炎症,息肉者,应进行定期B超检查,以求早日明确诊断。
胆囊癌早期能治愈吗
早期的胆囊癌可以治愈,治愈的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是手术。一方面是做胆囊的根治术是切除胆囊。同时要切除附属的一些脏器包括胆管、包括肝叶部分肝叶、包括肝、十二指肠韧带的淋巴结、包括肝肾间隙的腹膜、脂肪组织和淋巴结,只有在根治性切除的情况,胆囊癌早期有可能达到治愈。目前统计数据对于早期胆癌或在胆囊结石意外性的胆囊手术过程中的存活率,目前十年的存活率都非常高,但如果一旦到了中晚期,即便能部分接受手术的患者,他的存活率都非常得低。且没有很好的放疗、化疗的方案。对于早期胆囊癌通过手术治疗后五年到十年,即使有复发那么可以再次手术,这样还能提高新的五年的存活率,因此胆囊癌一定强调早期诊断或在胆囊良性疾病的同时,高度警惕早期胆囊癌或隐匿性胆囊癌或意外性胆囊癌发生。这样可以综合判断。同时对于胆囊癌早期手后,要强调定期预防、定期随访进行影像学的检查和肿瘤标志物的筛查,防止肿瘤的复发延缓到中晚期丧失了再手术的机会。
语音时长 02:01

2020-03-05

62298次收听

02:58
胆囊癌早期可以治愈吗
早期的胆囊癌可以治愈,治愈的唯一方法就是手术。一方面是做胆囊的根治术就是切除胆囊,同时要切除附属的一些脏器,包括胆管、肝叶等。目前统计数据显示,早期胆囊癌十年的存活率非常高。哪怕是通过手术治疗以后在五年到十年内有复发还可以再次手术,这样依旧能够提高新的五年的存活率。但是一旦到了中晚期,即便是部分能够接受手术的患者存活率都非常低,并且没有很好的放疗、化疗的方案。
胆囊癌可以治好吗
胆囊癌治疗效果非常的差,5年存活率很低,即便1年的存活率都不高。一方面与胆囊癌的发现早晚有关,另外一方面与治疗手段极其匮乏有关。除手术之外,目前在胆囊癌上都没有很好的展示。如:介入治疗、射频治疗、内放疗、外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对胆囊癌目前都没有明确的疗效,所以胆囊癌目前除手术之外,其治疗手段非常少。即便手术治疗因为胆囊癌绝大多数发现时候已经是晚期,手术治疗疗效也很有限,而且手术治疗对胆囊癌的患者创伤特别大,往往需要合并肝叶切除、胆道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这种庞大的手术,往往只能在中心大的医院才能完成,即便如此胆囊癌生物学恶性程度很高,在手术后的复发、转移率也非常高,并且也没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方式去预防转移复发。
语音时长 01:20

2020-03-02

68901次收听

胆囊癌是什么
胆囊癌是原发于胆囊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胆囊癌的发病率也在逐渐的增高,并且胆囊癌以高死亡率、高风险引起大家的重视。胆囊癌是原发于胆囊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病往往早期没有症状,一旦发现以后很快进入晚期,所以治疗手段和愈后非常的差。胆囊癌很多在早期没有症状,如果体检的话其实是比较容易发现的,但是很多人把作为胆囊结石或者说胆囊息肉误诊、误治而延误了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胆囊本身是紧靠肝脏的,胆囊癌随着进展容易侵犯肝脏,侵犯肝外胆道、侵犯胰腺、导致胆囊癌的愈后非常的差,手术根治切除非常困难。另外胆囊癌目前没有明确有效的靶向药物,化疗药物或者放疗或者其他的包括介入治疗、射频治疗。治疗手段单一,除手术之外目前没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手段能够针对胆囊癌起作用,所以胆囊癌也被誉为癌中之王非常凶险。
语音时长 01:18

2020-03-02

55457次收听

02:42
胆囊癌根治术风险
患有胆囊癌手术后有可能会导致出现一些消化道问题,继发性腹腔感染已及一些其他的并发症。如果是单纯胆囊切除,若胆道损伤会导致术后黄疸在腹腔内感染,残余胆管代偿能力不佳,可能会引起胆汁浓度过低,会导致消化道功能出现问题,如腹胀、腹泻等。如果切除范围较大,该情况的并发症可能更多,如胆瘘、腹腔感染、胰瘘、继发性腹腔感染等,甚至可导致腹腔内大出血以及感染中毒性休克。若并发症影响到胃肠道,可能出现胃肠道狭窄或肠道破损以及继发性腹腔感染。其他常见风险有术后腹腔感染、伤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01:52
胆囊癌分期
胆囊癌作为消化道肝胆系统的恶性肿瘤,分期方法有很多种。目前,胆囊癌的分期常见的有日本的分型和美国联合癌症委员会的AJCC分型。而且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分期也会有一些变化。胆囊癌的分期,主要是根据肿瘤情况的范围以及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和肿瘤有无发生远处转移癌作为依据,进行分期。胆囊癌的临床分期主要分为四期:Ⅰ期,癌组织仅局限于黏膜内,即原位癌;Ⅱ期,癌组织侵及肌层;Ⅲ期,癌组织侵及胆囊壁全层;Ⅳ期,癌组织侵及胆囊壁全层合并周围淋巴结转移;Ⅴ期,直接侵及肝脏或转移至其他脏器或远处转移。
01:18
胆囊癌的原因
胆囊癌目前的发病机理并不十分清楚。流行病学显示,70%的病人与胆结石有关。例如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是无结石胆囊癌的13.7倍,直径3cm结石发生胆囊癌的比例是1cm结石病人的10倍,说明胆囊结石引起胆囊癌是长期物理刺激的结果,可能还有黏膜的慢性炎症、细菌产物中的致癌物质等综合因素参与。此外,完全钙化的胆囊、胆囊腺瘤、胆胰管结合部异常等因素与胆囊癌的发生,也可能有关。总之,对有症状的胆囊结石病人,特别是结石直径>3cm者;胆囊息肉单发、直径>1cm或基底宽广者;腺瘤样息肉,应积极行胆囊切除。
01:23
急性胆囊炎的症状有哪些
急性胆囊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右上腹的比较剧烈疼痛,疼痛剧烈到什么程度,病人凌晨三四点钟,如果发生胆囊炎的疼痛或者胆绞痛的话,病人都很有恐惧感,急性胆囊炎,能够让患者疼的凌晨四点钟来就医,就可以想象到,他的疼是非常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