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吐血可能由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原因引起。吐血在医学上称为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表现,通常伴有黑便、头晕、心悸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明确病因。
1、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自身消化所致,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有关。患者除呕血外,常表现为周期性上腹痛、反酸嗳气。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抑制胃酸、保护黏膜,同时根除幽门螺杆菌。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时,食管胃底静脉迂曲扩张,易因食物摩擦或腹压增高破裂出血。患者多有肝病史,呕血量大且呈鲜红色,可能伴休克。需紧急内镜下止血,或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醋酸奥曲肽注射液降低门脉压力,必要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3、急性胃黏膜病变
应激、酒精或药物刺激可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引发广泛糜烂出血。常见于严重创伤、大手术后或长期饮酒者,呕血前多有上腹灼痛。治疗需停用损伤因素,静脉滴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联合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黏膜,严重出血需内镜下电凝止血。
4、胃癌
肿瘤组织侵犯血管可引起持续少量呕血或大量呕血,多伴有消瘦、贫血、上腹包块。胃镜检查可见溃疡型或浸润型病灶,病理活检可确诊。早期可行根治性切除术,晚期需结合替吉奥胶囊、注射用奥沙利铂等化疗药物,配合营养支持治疗。
5、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剧烈呕吐或干呕时胃内压力骤增,导致食管贲门交界处黏膜纵向撕裂。常见于酗酒、妊娠剧吐患者,呕血多为鲜红色且与呕吐动作相关。多数可通过禁食、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止血,严重者需内镜下钛夹封闭创面。
呕血后应绝对卧床休息,采取侧卧位防止误吸,立即禁食禁水直至出血停止。恢复期饮食需从流质逐步过渡到软食,避免辛辣、坚硬及过热食物。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贫血程度,肝硬化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所有呕血患者均需在急诊处理后,进一步接受胃镜、腹部CT等检查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