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长菜花状肉芽是怎么回事
牙龈长菜花状肉芽可能与口腔尖锐湿疣、牙龈瘤、慢性炎症增生、口腔纤维瘤、口腔癌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自行处理。
1、口腔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能导致牙龈出现菜花样赘生物,表现为表面粗糙的粉红色或灰白色突起。此类病变具有传染性,需通过激光切除或冷冻治疗去除疣体,并配合干扰素凝胶局部涂抹。日常应避免共用牙刷等个人物品。
2、牙龈瘤
妊娠期激素变化或慢性刺激可能引发牙龈瘤,常见于牙龈乳头处呈分叶状增生。妊娠相关牙龈瘤通常在分娩后缩小,顽固性病例需手术切除。长期口腔卫生不良者需进行牙周基础治疗,配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控制感染。
3、慢性炎症增生
残根残冠或不良修复体持续刺激可导致炎性肉芽组织过度生长,形成质地柔软的红色肿物。治疗需消除刺激源后行牙龈成形术,术后使用西吡氯铵含片维持口腔清洁。长期吸烟者需戒烟以降低复发概率。
4、口腔纤维瘤
口腔黏膜纤维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可能形成边界清楚的硬结,表面可呈现菜花状外观。确诊需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术后可短期使用康复新液促进创面愈合,避免进食过硬食物。
5、口腔癌
长期嚼槟榔或吸烟可能诱发牙龈鳞状细胞癌,表现为溃疡型或外生型菜花样肿块,常伴出血疼痛。需通过活检确诊,早期病例可行广泛切除术,中晚期需结合放化疗。确诊后应定期复查,监测有无淋巴结转移。
发现牙龈异常增生应及时至口腔颌面外科就诊,避免搔抓或自行用药。日常需使用软毛牙刷清洁口腔,每半年进行专业洁牙。戒除烟酒槟榔等高风险因素,出现肿物增大、出血或麻木感应立即复诊。术后患者应遵医嘱使用醋酸地塞米松粘贴片等药物控制炎症,定期随访观察复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