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要注意什么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需注意控制原发病、避免诱因、规范用药、监测症状及调整生活方式。主要干预措施包括长期氧疗、预防感染、合理运动、营养支持和心理调节。
1、控制原发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肺心病最常见病因,需规律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噻托溴铵粉雾剂等药物控制气道炎症。肺动脉高压患者可能需波生坦片、安立生坦片等靶向药物。每3-6个月复查肺功能与心脏超声。
2、避免诱因
严格戒烟并远离二手烟,雾霾天气减少外出。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避免接触粉尘、冷空气等刺激因素,居家保持空气流通湿度适宜。
3、规范用药
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减轻心脏负荷,地高辛片增强心肌收缩力。出现下肢水肿可联合螺内酯片。使用华法林钠片抗凝时需定期监测INR值,避免与维生素K含量高的食物同食。
4、监测症状
每日记录血氧饱和度、体重和尿量变化。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咯粉红色泡沫痰提示急性左心衰,需立即就医。活动后紫绀加重或意识模糊可能为呼吸衰竭征兆。
5、调整生活方式
采用低盐高蛋白饮食,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进行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选择步行、太极等低强度运动。睡眠时抬高床头,必要时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肺心病患者应建立包含呼吸科、心内科医生的长期随访体系,每季度复查血气分析和BNP指标。家属需学习急性发作时的急救措施,备好便携式氧气瓶。保持环境温度恒定在20-24℃,湿度40-60%。饮食采用少量多餐模式,优先选择鱼肉、蛋清等易消化优质蛋白,限制腌制食品摄入。每日进行15-30分钟阶梯式运动训练,以不引起明显气促为度。通过正念冥想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