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腹泻可以吃乳糖酶吗
母乳性腹泻一般可以吃乳糖酶,有助于缓解因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症状。母乳性腹泻可能与婴儿肠道乳糖酶分泌不足、喂养方式不当等因素有关。
母乳性腹泻通常由婴儿肠道内乳糖酶活性不足导致。乳糖酶能将母乳中的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若酶活性不足,未分解的乳糖会刺激肠黏膜分泌水分,引发腹泻。适量补充乳糖酶可帮助分解乳糖,减轻腹泻症状。部分婴儿可能因喂养间隔过短导致乳糖累积,此时调整喂养频率比补充乳糖酶更重要。极少数情况下,婴儿可能对乳糖酶制剂中的辅料过敏,出现皮疹或呕吐等不良反应。
若婴儿除腹泻外还伴有体重增长缓慢、血便或持续发热,需警惕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或感染性肠炎。这类情况需就医排查轮状病毒感染、牛奶蛋白过敏等病因,而非单纯依赖乳糖酶。早产儿因肠道发育不成熟更易出现乳糖酶缺乏,补充时需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
母乳性腹泻婴儿的护理需注意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母亲可暂时减少高乳糖食物摄入,如牛奶、冰淇淋等,但无须完全忌口。若使用乳糖酶制剂,应在每次哺乳前15分钟将制剂滴入少量母乳中喂服,避免与高温母乳接触导致酶活性降低。观察3-5天若无改善,或出现脱水症状如尿量减少、囟门凹陷,应及时就医评估。哺乳期间母亲需保证均衡营养,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避免因饮食限制影响母乳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