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大肠息肉您了解多少

62049次浏览

大肠息肉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包括肿瘤性赘生物和非肿瘤性赘生物,肿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不容忽视。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息肉大小不等,可以为带蒂的,也可以为广基的;可以分布于结肠、直肠的某一段,也可以累及全结肠和直肠;可以为单个或分散分布,也可为很多息肉聚集在一起。它可小至芝麻、绿豆,直径仅几毫米,也可大至核桃,直径有2~3厘米。

  (一)大肠息肉的病因有哪些呢?

主要包括家族性因素、遗传性因素、炎性因素、环境及饮食等其他因素。

  (二)大肠息肉临床病理类型如何分类?

1.腺瘤性(新生物性)息肉: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此种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最大,尤以绒毛状为著,被称为癌前期病变。

2.炎性息肉: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氏病、血吸虫病等炎性肠道疾病所致的息肉。

3.错构性瘤:幼年性息肉及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4.增生性息肉:又称化生性息肉。

5.幼年性息肉: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外观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大多数有蒂,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好而大小不规则的腺体。此类息肉一般不发生恶变。

  (三)大肠息肉有哪些临床表现?

肠息肉临床症状常表现不一,可表现为便血,腹痛,肿物脱出肛门外,大便习惯改变,肛门分泌物肛门瘙痒等。部分患者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也因较轻微和不典型而被忽视。而以便血、大便带血、黏液血便来就诊,常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患或“痢疾”而延误其必要的检查。

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应及时来医院肠镜检查。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应注意进一步检查确诊。

  (四)大肠息肉一旦发现如何治疗呢?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手术摘除。包括局部手术摘除及内镜下各种摘除法。目前内镜治疗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即使一些较大的息肉亦能在内镜下予以切除,给息肉病理活检提供了方便。对于摘除的息肉常常主张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不典型增生程度、避免遗漏恶变。

  (五)大肠息肉的预后如何呢?

部分大肠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长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变倾向,但不是所有的大肠息肉都会癌变。大肠息肉发生恶性癌变的概率与息肉的形态、大小都有关系。必须对其有所警惕。

 (六)日常生活中如何去防治呢?

1.对于有大肠息肉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息肉并及时处理。

2.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

3.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含量,减少油炸、烟熏和腌制等刺激性食物摄入。

相关推荐

如何诊断自己得了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通常无明显症状,常在肠造影检查或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但一旦息肉逐渐增大或发生癌变,则可能会出现便血或引起便秘腹痛等。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便血、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表现,提示肠道有可能出现潜在病变,需要到医院进一步确诊。大肠息肉可通过肠造影检查、肠镜检查、腹部CT检查、虚拟结肠镜检查等进行诊断。其中肠镜检查是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整体情况,明确病变部位,如有必要还可同时进行活组织检查或息肉切除。
语音时长 00:56

2022-10-11

58706次收听

大肠息肉如何治疗
一旦发现大肠息肉应尽可能全部切除,尤其是极有可能发生癌变的腺瘤性息肉,必须及时手术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一部分息肉可以在结肠镜下,使用高频电或微波、激光等摘除掉,避免了病人开腹的痛苦。医务人员经肛门置入肠镜,并逐渐向内推送,如发现息肉可利用活检钳除法或圈套切除法等直接切除息肉,或通过在黏膜下层注射生理盐水使病变基底部隆起后再切除。对于蒂较大的息肉或广基息肉大于2厘米的,或者内镜切除不全且无法经肛门切除者,一般需要行经腹息肉切除术。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肠道出血,通常在术后1-2周可能出现延迟性出血。此外极少数患者还可以出现肠穿孔,必要时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07

2022-10-11

73490次收听

02:05
大肠息肉的危害如何来预防
大肠息肉的危害是很严重的,它会引起腹痛或者肠道出血等症状。比较严重的肠息肉还会引起肠套叠、肠梗阻以及严重的腹泻、贫血。另外大肠息肉有一定癌变倾向,会容易演变为直肠癌。腺瘤性息肉发展为肠癌的时间平均为5-10年,而直径1cm以上的息肉则可在2-5年即逐渐进展为肠癌。息肉越大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时间越短,发生癌变的几率也越高,直径1cm以下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尚不及1%,而直径2cm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则可达35%左右。要做好大肠息肉的预防工作,需保持良好心态,劳逸结合。要从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开始,从而在源头上控制疾病发生的可能,达到预防大肠息肉的目的。每日脂肪总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30%以下,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钙质的食物,尽量不饮酒或少饮酒,进行规律运动,积极控制体重。
01:49
大肠息肉的诊断
大肠息肉可通过肠造影检查、肠镜检查、腹部CT检查、虚拟结肠镜检查等进行诊断,其中肠镜检查是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整体情况,明确病变部位,如有必要还可同时进行活组织检查或息肉切除。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诊断。我们要对腺瘤钳取活检在诊断中这种局限性必须有所了解。
01:46
大肠息肉的治疗
一旦发现大肠息肉应尽可能全部切除,尤其是极有可能发生癌变的腺瘤性息肉,必须及时手术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一部分息肉可以在结肠镜下,使用高频电或微波、激光等摘除掉,避免了病人开腹的痛苦。医务人员经肛门置入肠镜,并逐渐向内推送,如发现息肉可利用活检钳除法或圈套切除法等直接切除息肉,或通过在黏膜下层注射生理盐水使病变基底部隆起后再切除。对于蒂较大的息肉或广基息肉大于2厘米的,或者内镜切除不全且无法经肛门切除者,一般需要行经腹息肉切除术。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肠道出血,通常在术后1-2周可能出现延迟性出血。此外极少数患者还可以出现肠穿孔,必要时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01:40
大肠息肉的疾病进展
患者预后与息肉性质密切相关。若病理提示为非肿瘤性息肉,一般预后良好、恶性变概率极低、再发率低,绝大多数的大肠息肉属于此类;若病理提示为腺瘤性息肉,则预后相对较差、恶变风险较大、且再发率高达59.46%。腺瘤性息肉发展为肠癌的时间平均为5-10年。而直径一厘米以上的息肉则可在2-5年即逐渐进展为肠癌。息肉越大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时间越短,发生癌变的几率也越高。直径1cm以下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尚不及1%,而直径2cm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则可达35%左右。
01:34
什么是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指突出于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确诊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持续进展可能会发生癌变,应及早切除。大肠息肉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高脂饮食、纤维素摄取不足、慢性炎症性肠病、肥胖、饮酒、吸烟等多种因素有关。
大肠息肉症状有哪些
大肠息肉可能会有消化道症状、便血和肠梗阻等症状。大肠息肉的出现可能与年龄、遗传、吸烟、饮酒和饮食直接相关。有肠息肉家族病史的患者几率是普通人的几倍。息肉主要来自大肠粘膜的病变和肠腔内突出的肿瘤。早期肠息肉相对较小、表面光滑、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容易出现腹痛和腹胀,大多数患者不会受到重视。随着疾病的恶化,息肉的表面会腐蚀并导致便血。例如息肉靠近肛门,排便时颜色为鲜红色,而远离肛门的息肉排便时会出现深红色的血液。随着时间的流逝,息肉生长并出现完整或不完整的肠梗阻。
语音时长 01:01

2021-04-09

95954次收听

大肠息肉怎么治疗
大肠息肉无论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都需要手术切除。而且肠道的检查需要定期就做,检查到有息肉可以直接进行切除,良性息肉是没有发生病变的时候,这时候切除以后生活中注意健康饮食,就可以预防复发,而恶性的息肉切除以后还可能会继续发作,这时候就要给予其他方法治疗,所以定期检查身体是将风险降低的有效办法。肠息肉发现以后要及时手术,术后注意健康饮食、少油腻、油炸食物,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这对于护理肠道有很大的帮助,避免息肉再次复发。
语音时长 01:01

2021-04-09

85964次收听

大肠息肉严重吗
肠息肉有增生的慢性炎性息肉、绒毛状管状腺瘤性息肉以及侧向发育型息肉,前两者都是良性病变。但是在绒毛管状腺瘤,或者是增生性腺瘤的基础之上,随着时间的延长,一般3~5年或者10余年,在本身的息肉基础之上息肉的顶端容易发生转移,或者是恶变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恶性的表现,也就是临床上说的管状腺瘤3级或4级的表现。所以要注意在息肉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应尽早在肠镜下给予切除,这是预防和再次发生肠癌的首要解决办法。在发现息肉之后,最好在1年左右再次复查肠镜,了解有没有再发的或者是观察一下切除息肉部位有无新生。
语音时长 01:36

2020-03-20

57579次收听

大肠息肉的症状有哪些
大肠息肉疾病前期症状有很多,患者一般会出现大便出血、排便习惯改变等明显症状。同时一些患者长期出现腹泻或便秘,在进行治疗以后症状仍然没有改善,也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大肠息肉在肠胃当中不断地生长。
大肠息肉切除后吃什么
大肠息肉的手术之后,每个患者都需要格外的注意自己的饮食,手术后六到八个小时需要禁食,然后要吃一些流质食物,可以吃米汤,粥类。等到吃的食物多一些后,可以吃些止血的食物,胡萝卜,苦瓜,蛋黄等蔬菜和水果,能及时的补充到全面的营养,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大肠息肉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因为这种疾病有癌变的可能,所以确诊后最好能积极的治疗,手术是根治的方法,可以根据息肉的大小,有没有蒂等,采取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高频电凝灼除法,微创疗法,粘膜剥离嵌除法等方法进行治疗,还可以服用西药或中药辅助治疗。
大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引起大肠息肉的主要病因跟炎症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有关,便血是大肠息肉最明显的早期症状之一,大肠息肉引起的便血是夹杂在粪便之中,跟痔疮诱发的便血并不同,肛门没有任何刺痛感,肠道会出现拉扯感。另外排便时间的改变和大便性状的改变,都是大肠息肉的早期表现。
绒毛管状腺瘤严重吗
绒毛管状腺瘤是大肠息肉的一种,容易发生恶变,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临床上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