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肝癌的发生可能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暴露、酒精性肝病等因素有关。
1. 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约占肝癌患者的多数比例。这种癌症起源于肝实质细胞,通常与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症状。诊断需要结合甲胎蛋白检测和影像学检查。
2. 肝内胆管细胞癌
肝内胆管细胞癌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占原发性肝癌的少数比例。这类肿瘤与肝胆管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疾病有关。临床表现包括黄疸、皮肤瘙痒和粪便颜色变浅。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是重要的诊断手段。
3. 混合型肝癌
混合型肝癌同时具有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的特征,属于较为罕见的肝癌类型。这类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两种成分的比例。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
4. 危险因素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他重要因素包括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摄入等。部分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血色病也可能增加肝癌风险。
5. 诊断方法
肝癌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血液检查如甲胎蛋白检测、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等。对于疑似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肝穿刺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早期发现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预防肝癌应注意接种乙肝疫苗、避免过量饮酒、保持健康体重和规律体检。对于高危人群如慢性肝病患者,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检查。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持续腹痛或黄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治疗方式需根据肿瘤分期、肝功能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治疗、靶向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