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禽流感的病因
人感染禽流感主要由禽流感病毒通过直接接触病禽或其分泌物传播引起,常见病因包括接触活禽市场、食用未煮熟禽肉、职业暴露及环境病毒污染等。
1、接触活禽市场
活禽市场是禽流感病毒传播的高风险场所,病毒可通过病禽的羽毛、粪便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给人类。接触过程中若未做好防护,病毒可能经黏膜或破损皮肤侵入人体。建议避免直接接触活禽,接触后及时用肥皂水洗手。
2、食用未煮熟禽肉
禽流感病毒在未彻底加热的禽肉或蛋类中可存活,食用此类食物可能导致感染。病毒对高温敏感,70℃以上持续加热可灭活。处理生禽时需生熟分开,烹饪需确保中心温度达标。
3、职业暴露风险
禽类养殖、屠宰及兽医工作人员因长期接触禽类,感染概率较高。病毒可通过吸入含病毒气溶胶或接触污染物传播。职业人群应穿戴防护服、口罩和手套,定期进行健康监测。
4、环境病毒污染
被禽类排泄物污染的水源、土壤或器具可能携带病毒,接触后未彻底清洁易引发感染。病毒在低温潮湿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需对养殖场所定期消毒,避免儿童在污染区域玩耍。
5、禽类跨区域运输
携带病毒的禽类通过运输工具扩散,可能将病原体传播至新区域。运输过程中禽类应激反应会加剧病毒排放。需加强检疫监管,对运输车辆进行严格消杀。
预防禽流感需综合采取防护措施,包括避免接触活禽、彻底煮熟禽类食品、高危职业人员接种疫苗等。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且近期有禽类接触史者,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暴露史。日常注意手卫生,接触禽类后使用含酒精洗手液消毒。养殖场应建立生物安全制度,定期开展环境样本病毒检测。普通人群无须过度恐慌,但需提高对不明原因肺炎的警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