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与心脏病有哪些区别
心律失常与心脏病的主要区别在于疾病性质、症状表现和危害程度。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导致的心跳节律紊乱,心脏病则泛指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多种疾病。
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常见类型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颤、室性早搏等,多数由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症状以心悸、头晕为主,严重时可导致晕厥。心脏病涵盖范围更广,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多由动脉硬化、炎症或先天畸形导致,典型症状为胸痛、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可能直接引发心力衰竭或猝死。
从危害性看,单纯心律失常若未合并器质性病变,通常可通过药物或射频消融控制;而心脏病常伴随不可逆的心肌损伤,部分类型需进行支架植入或心脏移植。两者在诊断方法上也有差异:心律失常主要依赖心电图和电生理检查,心脏病则需结合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等影像学手段。
日常应注意监测心率变化,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酒精,保持规律作息。心脏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血脂、血压等指标。出现持续胸痛或呼吸困难时须立即就医,心律失常患者可尝试深呼吸或咳嗽等迷走神经刺激方法缓解症状,但反复发作仍需专业治疗。建议所有心脏不适人群进行心肺功能评估,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