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肠息肉切除后还会癌变吗

63346次浏览

肠道息肉发生恶化就会很容易转变成癌症,肠道息肉本来就是属于结肠粘膜的赘生物,就算不转变成癌症,也是会引起多种肠胃炎症出现的。将肠息肉彻底切除后,也是会存在一定的几率发生癌变,比如长时间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同样都会增加癌变的几率。

日常生活中可以多补充膳食纤维来预防,人之所以长肠息肉是因为肠道菌群发生病变导致,预防这类疾病需要从饮食方面着手。多补充膳食纤维可以有效预防肠息肉病发,膳食纤维可以帮助促进肠胃消化吸收,能够加速肠胃蠕动的次数和时间,有效的降低了肠息肉病发的风险。

相关推荐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术前准备是什么
大肠息肉目前主要采用内镜治疗,体积较小的息肉可直接在内镜下切除,如息肉较大或疑有癌变倾向,或怀疑在切除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可先钳取部分肌肉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随后再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前准备事项与肠镜检查基本相同,术后因需要禁食并预防出血等并发症,可能会需要短期住院。为确保安全,患者应在术前将既往病史、现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相关情况如实告知医务人员;如目前正在应用相关药物,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并遵医嘱服药;术前应遵医嘱禁食并适当服用肠道清洁剂,促进肠内容物排出体外;术前需要摘除假牙、首饰等物品并妥善保管;为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并便于术后护理,手术当天需有家属陪同。
语音时长 01:18

2022-10-11

73094次收听

02:10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术中注意事项
首先,医务人员经肛门缓慢导入内镜后,沿直肠与结肠逐渐向前推进,直至到达盲肠末端。随后缓慢回撤内镜,并仔细观察息肉部位,如息肉较小,可直接应用活检钳切除,如息肉较大,则需应用圈套器切除。如上述方法均难以切除息肉,则需在病变部位注入适量生理盐水,使病变完全抬起后予以切除。切除的息肉组织,随即会被送至病理科进行检查,明确息肉性质,并确认是否已发生癌变等。检查结果大约会在一周后领取。息肉切除后仍需定期复查,具体复查时间需由主治医生,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以及病理检查结果等综合决定。术中注意事项:为确保安全,术中应严格遵从医务人员指导,同时为便于导入内镜,并准确观察病变,术中还需要向肠腔内注入少量气体,部分患者可能会因此而出现腹痛或腹胀,如出现腹痛或腹胀,应尽量放松缓慢深呼吸,如腹痛或腹胀逐渐加重,且难以忍受,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03:24
肠息肉多大需要切除
肠息肉大于0.5cm,也就是5mm以上的息肉,通常都是建议切除的。肠息肉大概分两大类,一类是炎症性息肉,一类是腺瘤样的息肉。对于肠黏膜的破损,炎性增生刺激,会形成炎症性息肉,炎症性的息肉一般不会癌变,可以观察。如果息肉大于5mm,也建议切除。腺瘤样的息肉有癌变的风险,大于2cm以上的腺瘤,癌变风险会超过50%,所以对于腺瘤样的息肉,如果发现形态上符合或者像腺瘤的,即使比较小的息肉,也建议切除,两、三毫米以上的腺瘤样的息肉也会建议切除。在肠镜检查的时候,对于小的炎性息肉,以及小的腺瘤样的息肉,不太容易鉴别,可以通过观察,等息肉大了以后,再做进一步处理。
肠息肉的好发人群有哪些
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及患有肠道慢性炎症的人,都容易患上肠息肉。
肠息肉如何治疗
在临床上最多见的肠息肉,也就是大肠息肉,通常包括结肠和直肠息肉,根据息肉的成分又分为炎症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最多见的是因为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或者其他各种因素导致。直肠或结肠炎症所引起的炎症系统,一般来说主要控制肠道炎症,对于小修可以采用内镜下电灼,就可以得到治愈。而如果是自身免疫性肠病所引起的大肠息肉,一般来说,需要针对原发疾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采用美沙拉嗪口服治疗,症状严重时,甚至需要行。全结肠切除治疗。对于肿瘤性息肉,包括绒毛状管状腺瘤,有恶变的可能。对于较小的绒毛状管状腺瘤可以行内镜下切除较大的绒毛状管状腺瘤通常需要行局部肠管切除,如果癌变时通常需要行肠癌根治手术才能获得治愈。而对于家族性,遗传性血友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因为长期自己在成年以后,恶变的可能性比较大,甚至需要行权教材基础才能获得治愈的可能。
语音时长 01:41

2020-03-31

56841次收听

肠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大肠息肉的出现在生活中几率比较高,其实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和饮食因素有关,如果经常性摄入辛辣的食物就会形成大肠息肉,另外这和遗传性因素,炎症刺激又或者是粪便刺激以及异物刺激,都有着直接的关系,会危害到个人的身体健康。
肠息肉症状
肠息肉最多见的表现就是大便性状的改变,很多人都会出现腹泻或者是稀便,或者是大便次数增多,有些病人出现大便习惯的改变,包括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还有一部分病人会出现黏液血便或者是黏液大便,这些都是肠息肉比较常见的表现。还有的患者会有出血的表现,而且出血的颜色有些可能是鲜红色。这种息肉多发生于距离肛门比较近,比如直肠,这是需要与痔疮进行鉴别。但是有的息肉也并不是有这么典型的表现。临床上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没有任何表现的病人,在做结肠镜时会发现有息肉改变,甚至是息肉恶变的情况。所以我们推荐年龄超过45岁、有家族性的病史、大便性状改变的人,要及早进行结肠镜检查。
语音时长 01:41

2019-10-11

55214次收听

怎么诊断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检查方法和它的位置有关。如果直肠息肉的位置比较低,我们说的比较低,指的是靠近肛门口,特别是距肛门口十厘米以内,我们这种情况可以采用肛门直肠指检的方式,就可以进行检查,我们可以发现及早的发现息肉。如果是直肠息肉的位置比较高,我们可以通过直肠镜或结肠镜检查,来明确有无直肠息肉,在做结肠镜之前我们需要做一定的肠道准备,要把整个肛肠的大便排开、排干净,通过服用泻药的方法,然后再进行细致的检查,观察有无息肉的出现,而且结肠镜检查还可以采集息肉的图像,进行病理的活检。
语音时长 01:40

2019-10-11

55932次收听

十二指肠息肉怎么办
在得了十二指肠息肉之后,可以通过内镜来进行治疗,在内镜下用高频电切或者是用圈套电凝的方式来切除息肉。当然也可以选择常规的手术来进行治疗,这种方式对预防病变有着很好的作用,而且复发率低。
01:44
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引起肠息肉的因素有很多,一般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第一,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高,息肉发生率会逐渐增高;第二,感染因素,由于反复的肠道感染,反复刺激肠道黏膜会引起息肉的生长;第三,遗传因素,受遗传因素影响的主要包括遗传性息肉病和幼年性息肉病;第四,生活习惯,通常多吃含有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息肉的增长率比较少,相反息肉生长率较高。其次,吸烟,吸烟是引起腺瘤的一个常见因素,所以,应该尽量少抽烟。
01:50
胃肠息肉切除术后注意事项
现在发现胃肠息肉后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内镜进行治疗,胃肠息肉治疗主要包括内镜下氩气治疗、圈套切除治疗。一般息肉切除之后,患者住院期间需要暂时禁食水几天,在临床主要是补液输液观察,观察患者切除息肉部位有没有出血情况,有没有创口的情况,还要注意观察有没有感染的迹象。一般根据胃肠镜下的治疗情况决定患者的禁食水时间、输液补液的时间,进而再决定患者何时开始进食。进食一般从流食、半流食到普通饮食过度。根据胃肠镜的治疗情况还可以决定病人的出院时间。做完手术以后,如果没有好好的护理,那么身体恢复的速度就会变慢,而且复发的几率也会非常高,所以患者一定要自己好好的护理,让身体尽快恢复健康。
儿童肠息肉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儿童肠息肉一般是指小孩可能会大便出血,因为小孩有时分不清肚子胀或者肚子疼,一般是以出血诊断。孩子排便以后,发现大便旁边有鲜红色的血,这样的孩子如果到肛肠科检查,没有痔疮、没有肛裂,就高度怀疑可能有直肠息肉,或者结肠息肉,最好去专科医院。比方儿研所,或者是儿童医院,做儿童肠镜检查,除外孩子长肠息肉的可能。
语音时长 01:03

2018-09-14

59164次收听

01:40
儿童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儿童肠息肉的早期症状是,小孩在大便的时候,会出现出血的表现。因为小孩分不清肚子胀,或者是肚子疼。在一般情况下,是以出血来进行诊断。家长会发现孩子在排便以后,会出现出血的现象,孩子的大便旁边,可以有鲜红色的血。如果患者通过肛肠检查,没有发现痔疮,也没有发现肛裂的情况,就可能是有直肠息肉、结肠息肉。一般情况下,出现肠息肉的儿童,血的颜色是鲜红色,鲜血可以附于大便表面,与大便不相混。出血量常常不大,但是,极像内痔出血的情况。因此,在儿童期有类似内痔出血症状的时候,首先就应该考虑孩子是出现直肠息肉病的可能。当孩子的息肉蒂比较长的时候,用力排便,就可以脱出肛门口以外,在孩子排完便以后,就又会出现缩回的情况。
多发性肠息肉是怎么回事
多发性肠息肉分为腺瘤或错构瘤,多发性肠炎是一种遗传病,约有60%病例最后进展为腺癌,是显性遗传。再大肠或者结肠部位多发,大肠息肉可以是单个发生,也可以是多个发生,多数有蒂,少数是广基的。是由于慢性炎症长期所引起的局部黏膜增生肥厚的病变。
刚做完肠息肉能吃什么
肠息肉切除术属于小的手术,术后一定要注意休息注意日常的饮食,不需要吃太多的滋补品。至于日常饮食方面应该以清淡为主,比如鱼,肉类食物,辛辣刺激油腻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一定要少吃。补充丰富的营养,多吃水果蔬菜最好吃流体食物,尽量吃少纤维且易于消化的流体食物,这些食物不易产生粪便,坚持两周,鲜辣不要吃,一吃就明显有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