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按摩哪里
心肌缺血患者可通过按摩内关穴、膻中穴、至阳穴等穴位辅助缓解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规范治疗。
1、内关穴
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按摩该穴位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缓解胸闷心悸症状。可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压3-5分钟,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注意避免在急性心绞痛发作时强行按压。
2、膻中穴
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处。轻柔按压此穴能宽胸理气,改善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建议用掌根以打圈方式按摩,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皮肤破损或安装心脏起搏器者禁用。
3、至阳穴
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处。适度点按可促进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减轻背部放射性疼痛。需他人协助用拇指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持续10秒后放松。骨质疏松患者应减轻力度。
4、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刺激该穴位能调节全身气血运行,辅助改善心肌缺血伴随的乏力症状。可用艾条悬灸或指关节叩击,每日1-2次。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慎用。
5、心俞穴
在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处。按摩此穴具有宁心安神作用,适用于心律失常型心肌缺血。建议采用滚法或揉法操作,配合檀香精油可增强效果。脊柱侧弯者需调整按压角度。
心肌缺血患者除穴位按摩外,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摄入深海鱼类50-100克补充ω-3脂肪酸,限制动物内脏及油炸食品。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每次持续20-30分钟。严格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出现持续性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须立即停止按摩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