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一般什么情况做穿刺
肺部穿刺通常用于明确肺部病变性质,主要适用于肺部结节性质不明、疑似恶性肿瘤、感染病原体不明等情况。
肺部穿刺是一种通过细针或活检钳获取肺部组织样本的检查手段,临床常用于诊断难以通过影像学确定的肺部病变。当胸部CT发现孤立性肺结节且直径超过8毫米,或结节呈现分叶状、毛刺征等恶性特征时,医生可能建议穿刺活检。对于已知恶性肿瘤患者新发肺内病灶,穿刺可帮助判断是否为转移灶。肺部感染患者若经抗生素治疗无效,或免疫缺陷患者出现特殊病原体感染可能时,穿刺可获取病原学证据。部分弥漫性肺疾病如间质性肺炎,穿刺有助于明确病理分型。操作通常在CT或超声引导下进行,由呼吸科或介入放射科医生执行。
接受肺部穿刺后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避免剧烈咳嗽和重体力活动3天,观察有无胸痛加重、咯血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术后2小时内禁食禁水,之后可逐步恢复清淡饮食,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鱼肉、西蓝花等促进组织修复。术后1周内避免乘坐飞机或前往高原地区,1个月内禁止进行游泳、潜水等可能增加胸腔压力的活动。若出现持续发热、穿刺处红肿渗液或痰中带血超过3天,应立即返院复查胸部CT排除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