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外伤会引起什么症状
耳外伤可能引起耳痛、耳出血、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等症状。耳外伤通常由外力撞击、锐器伤、爆炸伤等因素导致,可能伴随皮肤裂伤、鼓膜穿孔等损伤。
1、耳痛
耳外伤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耳痛,疼痛程度与损伤范围相关。轻微挫伤可能仅有钝痛,严重撕裂伤或骨折可导致剧烈锐痛。疼痛可能放射至同侧头部,伴随局部压痛。冷敷可缓解肿胀疼痛,若疼痛持续需排除中耳或内耳损伤。
2、耳出血
外耳道皮肤或鼓膜破裂时会出现耳出血。少量渗血常见于表皮擦伤,大量出血需警惕颞骨骨折或血管损伤。出血时禁止自行填塞耳道,应保持患耳朝下用无菌纱布轻压止血,及时就医处理深层损伤。
3、听力下降
鼓膜穿孔、听骨链中断或内耳震荡均可导致传导性或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外伤后突发听力减退可能伴随耳闷塞感,需通过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评估损伤类型。早期使用泼尼松片等药物可能改善内耳微循环。
4、耳鸣
约半数耳外伤患者会出现高频耳鸣,可能与毛细胞损伤或听觉通路异常放电有关。爆炸伤引起的耳鸣常为持续性,可尝试掩蔽疗法或服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若耳鸣持续超过1个月需排查蜗后病变。
5、眩晕
内耳淋巴瘘或前庭神经损伤可引发旋转性眩晕,伴随恶心呕吐和平衡障碍。急性期可使用盐酸苯海拉明片控制症状,严重者需卧床休息避免跌倒。反复发作的眩晕需行前庭功能检查排除外淋巴瘘。
耳外伤后应保持耳部干燥清洁,避免用力擤鼻或游泳以防感染。恢复期减少噪音暴露,均衡摄入富含锌和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牡蛎、全谷物等促进组织修复。若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等感染征象,需及时使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治疗。定期复查听力与前庭功能,严重损伤患者可配戴助听器或进行前庭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