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鼻炎要做穿刺手术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或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鼻窦炎通常需考虑穿刺手术。鼻窦穿刺术主要用于处理脓液引流障碍、药物无法缓解的炎症、解剖结构异常、真菌性鼻窦炎、并发症风险较高等情况。
1、脓液引流障碍
当鼻窦内脓液积聚导致持续性头痛、面部胀痛时,穿刺可建立引流通道。常见于上颌窦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可能伴随嗅觉减退、鼻腔异味。需配合鼻窦冲洗及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治疗,术后定期复查鼻内镜。
2、药物无法缓解的炎症
规范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3个月以上仍存在黏膜肥厚或息肉增生时,穿刺可清除病灶。此类患者多伴有长期鼻塞、黏脓性分泌物,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相关,术中需联合病变组织活检。
3、解剖结构异常
中鼻道狭窄、钩突肥大等结构问题阻碍窦口通气引流时,穿刺联合结构矫正更有效。这类患者易反复发作鼻窦感染,CT可见窦腔黏膜增厚超过5毫米,术后需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维护。
4、真菌性鼻窦炎
曲霉菌等真菌团块堵塞窦腔时,穿刺取病理是确诊和治疗关键。典型表现为单侧褐色分泌物和剧烈头痛,需配合伏立康唑片抗真菌治疗,严重者需开放手术清除坏死组织。
5、并发症风险较高
当炎症扩散引发眶周蜂窝织炎或颅内感染征兆时,急诊穿刺可降低风险。这类情况需联合头孢曲松钠等静脉用药,术后监测视力变化和神经系统症状,必要时行鼻内镜修正手术。
术后应保持鼻腔湿润,避免用力擤鼻和剧烈运动1-2周。日常使用空气加湿器维持环境湿度,过敏体质者需长期规范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建议每3-6个月复查鼻窦CT,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锌以促进黏膜修复,出现发热或脓性分泌物增多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