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为什么不能吐口水?
拔牙后不能吐口水主要是为了避免影响血凝块形成,导致出血或干槽症。拔牙后24小时内吐口水可能因口腔负压破坏血凝块,引发继发出血或感染。
拔牙后创口会形成血凝块保护暴露的骨组织和神经末梢。吐口水时口腔产生的负压可能使血凝块松动脱落,导致创面重新出血。血凝块脱落后牙槽窝暴露,食物残渣和细菌容易进入,增加感染风险。干槽症是拔牙后常见并发症,表现为剧烈疼痛和口腔异味,多因血凝块脱落导致。临床观察发现,术后频繁吐口水的患者发生干槽症的概率明显增高。
部分患者因麻醉药效未完全消退,口腔感觉迟钝,可能无意识做出吐口水动作。术后唾液分泌增多属于正常现象,吞咽动作不会影响创面愈合。使用冰袋外敷可减少唾液分泌量,缓解不适感。术后医生会在创口放置消毒棉球,咬合压迫有助于止血,过早吐掉棉球也会影响止血效果。
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48小时内禁止使用吸管饮水。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术后三天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血压升高引发出血。如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发热症状,应及时复诊检查。保持口腔卫生可使用医生推荐的漱口水,但避免用力漱口动作。遵循医嘱服用抗生素和止痛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