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食物中毒的症状
轻度食物中毒的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低热等。食物中毒通常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或毒素污染食物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原体采取针对性处理。
1、恶心
恶心是食物中毒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多由胃肠黏膜受刺激或毒素作用于延髓呕吐中枢引起。患者可能感到胃部不适、反酸,严重时可伴随面色苍白、出冷汗。此时可少量饮用温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进食油腻食物。若持续超过6小时不缓解,需就医排查诺如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
2、呕吐
呕吐是机体排除有毒物质的防御反应,常见于食用被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海产品后。呕吐物初期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胆汁。频繁呕吐可能导致脱水,表现为口干、尿量减少。可暂时禁食2-4小时,后逐渐尝试米汤等流质食物。呕吐物带血或咖啡样物质时提示消化道出血,应立即就医。
3、腹痛
腹痛多表现为脐周或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与肠蠕动亢进或胃肠痉挛有关。产气荚膜梭菌污染肉类食品后常引发此类症状。热敷腹部可能缓解疼痛,但若出现全腹压痛、反跳痛需警惕腹膜炎。儿童出现哭闹不安、蜷缩体位时,家长需注意观察排便情况。
4、腹泻
腹泻多为水样便,每日3-5次,由肠毒素刺激肠黏膜分泌增加所致。志贺氏菌、大肠杆菌感染时可能出现黏液脓血便。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避免使用止泻药掩盖病情。腹泻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显著体重下降时,应进行粪便常规检查和病原体培养。
5、低热
体温37.3-38℃的低热多见于细菌性食物中毒,如李斯特菌感染。这是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正常反应,通常无需退热药处理。但体温超过38.5℃或伴有寒战、意识模糊时,可能提示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需紧急医疗干预。
发生轻度食物中毒后应暂停进食8-12小时,待症状缓解后从米粥、面条等低脂低渣饮食开始逐步恢复。注意补充电解质溶液预防脱水,避免乳制品、高糖饮料加重腹泻。所有烹饪器具需用沸水消毒,生熟食材分开存放。若出现持续呕吐无法进食、血便、意识改变或症状超过24小时未改善,须立即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测和针对性治疗。平时应注意食物充分加热,海鲜类需煮熟煮透,隔夜饭菜食用前应彻底回锅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