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的血块有点像肉
月经期出现类似肉块的血块通常是正常现象,可能与子宫内膜脱落有关。若伴随严重腹痛或异常出血,需警惕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疾病。
月经血块主要由脱落的子宫内膜组织、血液和纤维蛋白组成。当经血量较多或流速较快时,血液未能及时被纤溶酶完全分解,就会形成肉眼可见的凝块。这些凝块可能呈现暗红色、质地柔软,类似肉块的外观。生理性血块通常直径小于3厘米,在月经第2-3天出现较多,无明显异味。
病理性血块可能提示子宫结构异常或激素失衡。较大的血块伴随经期延长、贫血症状时,可能与子宫腺肌症相关。血块混合灰白色组织或伴有恶臭时,需排除流产或感染可能。反复出现超大血块合并严重痛经者,应通过超声检查排除子宫内膜病变。
建议月经期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1-2次,避免盆浴。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经期可适量饮用姜茶、红糖水等温性饮品,避免生冷食物。记录月经周期、血块大小及伴随症状,若血块持续超过3个月经周期或直径超过5厘米,应及时就诊妇科进行超声检查和激素水平检测。日常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减少经血滞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