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跟底疼是怎么回事
脚跟底疼可能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脂肪垫萎缩、外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矫形鞋垫、手术等方式缓解。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最常见的脚跟底疼原因,主要表现为晨起第一步疼痛明显,活动后减轻。可能与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跑步有关。治疗包括休息、拉伸运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
2、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跟骨底部骨质增生所致,X线检查可确诊。疼痛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加重。治疗可采用冲击波治疗、局部注射治疗,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切除骨刺。
3、跟腱炎
跟腱炎表现为跟腱附着处疼痛,活动时加重。可能与运动过度或穿不合适的鞋子有关。治疗包括休息、冰敷、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配合物理治疗。
4、脂肪垫萎缩
足跟脂肪垫萎缩多见于老年人,表现为足跟部缓冲功能下降导致的疼痛。治疗可选用足跟垫、矫形鞋垫等辅助器具,配合局部理疗。
5、外伤
跟骨骨折或软组织损伤也会导致脚跟底疼,有明显外伤史。需及时就医进行X线检查,轻微损伤可保守治疗,严重骨折可能需要手术固定。
日常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有缓冲功能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担,适当进行足底筋膜拉伸运动,疼痛明显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饮食上可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