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占位是什么病
纵隔占位是指纵隔区域内出现异常肿块或病变,可能由胸腺瘤、畸胎瘤、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或囊肿等疾病引起。
1、胸腺瘤
胸腺瘤是前纵隔常见肿瘤,多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部分患者可合并重症肌无力。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出现胸闷、咳嗽或上腔静脉压迫症状。诊断需结合胸部增强CT和病理活检,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恶性胸腺瘤需联合放疗或化疗。
2、畸胎瘤
畸胎瘤属于生殖细胞肿瘤,多位于前纵隔,包含毛发、牙齿等三胚层组织。良性畸胎瘤生长缓慢,恶性者可快速增大并转移。典型CT表现为混杂密度肿块伴钙化或脂肪成分。完整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恶性畸胎瘤需辅助化疗。
3、淋巴瘤
纵隔淋巴瘤常见于中纵隔,霍奇金淋巴瘤多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确诊需通过淋巴结活检和免疫组化检查,治疗以化疗联合放疗为主,常用方案包括ABVD方案或CHOP方案。
4、神经源性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后纵隔,起源于交感神经节或肋间神经,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多数为良性,少数可恶性变。肿瘤压迫可能导致背痛或Horner综合征。治疗需手术完整切除,恶性者需术后放疗。
5、纵隔囊肿
纵隔囊肿包括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等先天性病变,囊壁为上皮组织,内含液体。多数患者无症状,偶因压迫引起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CT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影。有症状者需手术切除,无症状者可定期随访观察。
发现纵隔占位应及时就诊胸外科或呼吸内科,完善增强CT、PET-CT等检查明确性质。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肿瘤破裂或出血,保持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观察有无复发迹象。若出现气促、咯血等紧急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