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手术怎样治疗
牙周炎手术可通过翻瓣术、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植骨术、牙龈切除术、膜龈手术等方式治疗。牙周炎通常由菌斑堆积、牙结石刺激、咬合创伤、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牙龈红肿、牙齿松动等症状。
1、翻瓣术
翻瓣术是治疗中重度牙周炎的基础术式,通过切开牙龈暴露牙根面,彻底清除深层菌斑和牙结石。术中可能配合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局部缓释药物,术后需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控制感染。该手术适用于牙周袋深度超过5毫米且伴有骨吸收的情况,能有效减少牙周袋深度并促进组织修复。
2、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适用于垂直型骨缺损,采用胶原膜或聚四氟乙烯膜隔离牙龈上皮,引导牙周膜细胞优先生长。常联合使用人工骨粉如羟基磷灰石进行填充,术后需避免咀嚼硬物4-6周。这种方法能使丧失的牙槽骨部分再生,改善牙齿支持功能。
3、植骨术
植骨术通过植入自体骨或异体骨材料修复牙槽骨缺损,常用β-磷酸三钙等生物相容性材料。手术前需进行彻底的根面平整,术后配合使用甲硝唑口颊片预防感染。适用于二壁或三壁骨下袋,能显著改善牙齿稳固度,但需要3-6个月骨整合期。
4、牙龈切除术
牙龈切除术主要针对牙龈增生形成的假性牙周袋,使用电刀或激光切除过度生长的牙龈组织。术后创面可能覆盖塞治剂如牙周塞治剂,需用生理盐水棉球轻压止血。该方法能重塑牙龈生理外形,但可能造成牙龈退缩暴露牙根,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5、膜龈手术
膜龈手术包括侧向转位瓣术、游离龈移植术等,用于解决附着龈不足或根面暴露问题。移植材料多取自腭部黏膜,术后需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这类手术能增加角化龈宽度,降低术后牙龈退缩风险,尤其适合前牙区美学修复。
牙周炎术后应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缝刷清洁术区,避免吸烟和进食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进行专业牙周维护,每3-6个月进行牙周探诊和菌斑控制。合并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日常可配合使用含茶多酚的漱口水辅助抑菌。若出现术后出血不止或剧烈疼痛,应及时复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