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能下地走多久
骨折后下地行走的时间一般为4-12周,具体时间与骨折部位、严重程度、愈合情况等因素有关。
上肢骨折如桡骨远端骨折,通常4-6周可逐步负重活动。下肢稳定性骨折如胫骨中段无移位骨折,6-8周后经X线确认骨痂形成后可尝试部分负重。股骨颈骨折等关节内骨折需严格制动8-12周,过早负重可能导致内固定失效。粉碎性骨折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的复杂骨折,需延长至12周以上并配合康复训练。儿童青枝骨折因愈合较快,3-4周即可在保护下活动。
骨折恢复期间应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增加负重。初期可使用拐杖或支具分担体重,避免剧烈跑跳及旋转动作。饮食需保证每日500ml牛奶、1个鸡蛋及适量瘦肉补充钙质与蛋白质,同时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康复训练以被动关节活动为主,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可预防萎缩,水中行走训练能减少负重压力。若出现患处肿胀加剧、疼痛复发或异常声响,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