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怎么办呢
营养不良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制剂、治疗基础疾病、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定期监测营养状况等方式改善。营养不良通常由饮食摄入不足、消化吸收障碍、慢性消耗性疾病、代谢异常、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牛奶,每日保证300-500克蔬菜和200-350克水果。主食选择全谷物和薯类,适当增加坚果和植物油摄入。采用少食多餐模式,避免油炸和过度加工食品。对于食欲不振者可选择高能量密度食物如牛油果、香蕉。
2、补充营养制剂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肠内营养粉剂如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短肽型肠内营养剂。严重缺乏者可静脉输注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等。需定期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避免过量补充导致代谢负担。
3、治疗基础疾病
慢性胃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多潘立酮片改善消化功能。甲状腺功能亢进者需服用甲巯咪唑片控制代谢。糖尿病患者要规范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结核病患者需坚持异烟肼片联合利福平胶囊抗结核治疗。
4、改善消化吸收
存在乳糖不耐受者改用无乳糖奶粉,胰腺功能不全者补充胰酶肠溶胶囊。可适量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餐后适当活动促进胃肠蠕动,避免立即平卧。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需考虑肠外营养支持。
5、定期营养监测
每月测量体重、上臂围等人体学指标,每3个月检测血清铁蛋白、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水平。记录每日饮食日记,由营养师评估调整方案。儿童需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孕妇要关注胎儿宫内发育情况。老年人重点防范肌少症和骨质疏松。
营养不良恢复期应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消耗能量。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食物温度适宜避免刺激胃肠。建立规律作息习惯,保证7-8小时睡眠。心理性厌食者需配合心理咨询,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营养支持。出现持续体重下降、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推荐
01:08
03:09
03:09
03:57
02:26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营养不良
- 2 什么是营养不良?
- 3 营养不良是怎么引起有哪些
- 4 营养不良是怎么引起的
- 5 营养不良怎么补呢?
- 6 营养不良的症状有哪些
- 7 什么是肌营养不良
- 8 严重营养不良的治疗




